美国对家具征收的30%关税已于10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家居企业依托日益成熟的全球产能布局与市场多元化战略,正在贸易风浪中寻找新的航向。
面对新一轮关税壁垒,中国家居行业展现出不同的应对姿态。顾家家居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将加大越南、墨西哥、美国基地的产能以降低影响。而与此同时,更多中国企业正通过多元化的战略静水深流,逐步构建着抵御贸易风险的坚固堤坝。
01 关税新政:范围广、税率高,供应链面临重构
美国此次关税政策来势汹汹,且呈现出分步执行、逐步加码的特点。
根据美国政府公告,针对进口木材及相关制品的关税调整分为两类:其一,对进口软木原木及木材征收10%的关税;其二,对进口橱柜、浴室柜以及软包木制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两项税率已于2025年10月14日正式生效。
更具冲击力的是,美国时间10月10日,特朗普最新宣布的100%额外关税将于11月1日起实施,这将进一步推高中国家居企业出口美国的成本。此外,从2026年1月1日起,部分品类的税率还将进一步上调。
这些关税主要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以国家安全为由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税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全球,不仅针对中国,也对越南等东南亚家具制造国造成冲击。
亚洲经济体长期以来在这些产品类别中对美国出口占据核心地位,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据贸易刊物Furniture Today报道,2024年美国进口约255亿美元的家具,其中约60%来自中国和越南。
02 中国企业的多元应对:从产能布局到市场开拓
面对这场全球家具行业的共同挑战,中国家居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战略定位,展现出多样化的应对策略。
全球化产能布局成为部分先行者应对关税冲击的关键策略。以顾家家居为例,其在美国地区的业务主要通过越南、墨西哥和美国三大基地进行供应,海外制造基地总面积已突破65万平方米。这种布局使其能够灵活调整供应链,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相比之下,更多企业选择了市场多元化的路径。索菲亚是全球市场拓展的代表之一,该公司已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并通过26家海外经销商覆盖了23个国家。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实现了39.49%的同比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志邦家居则采取了区域深耕策略,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0.69%。该公司核心策略是“在澳洲、北美等原点市场做深做透”,8月开业的墨尔本旗舰店产品设计完全针对澳洲家庭需求。
03 未来展望:挑战中的行业重构与机遇
尽管关税政策带来了短期挑战,但家居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可观,中国企业正经历从“成本依赖型出口”向 “技术-品牌双驱动”的全球化新范式转变。
顾家家居董事长邝广雄在业绩说明会上表达了对行业的积极看法:“行业本身尽管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但是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头部品牌集中度不高,仍然存在功能化、智能化等结构性增长机会,所以对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并快速重构产业布局的企业,将在全球家居流通网络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供应链韧性成为家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能,有效地降低了单一市场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市场多元化继续成为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路径。
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从单一市场到全球布局,中国家居企业出海已进入3.0阶段。三种主要出海模式——代工模式(OEM/ODM)、收购海外品牌、推广自主品牌,并非相互排斥,而是演进与混合共生。
小结:中国家居企业已在全球贸易的风浪中锤炼出更为坚韧的应变能力。随着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未来与北美市场形成多引擎格局,中国家居企业的全球化路径正从单一依赖走向多元均衡。
行业巨头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应付关税壁垒,而是主动通过全球产能布局、品牌出海与市场多元化,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构建具有韧性的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