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真的会倒退150年吗?近日,美方又有政客翻脸,宣布不允许中国人赴美买房买地,这样的举措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最近,美国上诉法院对一起涉及中国公民利益的上诉案件做出了裁决。这起案件涉及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签署的一项法案,而佛州也是特朗普的大本营。那这项法案到底是什么内容呢?这项法案被称为“SB264法案”,具体内容是要求该州禁止将农业用地以及其他不动产转让给“外国委托人”,而这个“外国委托人”指的就是中国、俄罗斯、伊朗、古巴、叙利亚、委内瑞拉和朝鲜这七个国家的公民。

——·佛州先挑事立规矩,三十多个州跟着起哄·——
法案刚一出台,不少在佛州的中国公民联合起来提出诉讼,认为这显然是歧视,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和《公平住房法》。
甚至连美国司法部也站出来表示这项法案可能违反了法律。但是,由特朗普任命的当地法官却判决原告败诉,理由是:“法案针对的是公民身份,而不是种族”。

这判决让许多在美的华人感到心寒。
2024年2月,联邦上诉法院曾对两名正在购买房产的中国公民发布临时禁令,暂时不允许该法案影响他们,当时大家还以为这个法案可能会松口。然而到了2025年11月,中方撤回关税半年后,法院以2比1的投票结果驳回了上诉,实际上是为这个歧视性法案点了绿灯。

佛州这一做法迅速在其他州传播开来。2025年5月,得克萨斯州也通过了类似的SB17法案,不仅禁止中国公民买房,还赋予州长自由添加受限国家的权力。
当地的华人得知这一消息后,直接去州长家门口抗议,举起了“买房是基本权利”和“人人平等”的标语。一位在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华人爱丽丝表示,这项法案实际上把中国企业进入得州开设工厂和超市的机会也堵死了——商业地产的租期被压缩至1年,而正常做生意的租期至少需要3年以上。
统计显示,到2025年11月,美国已经有三十多个州出台或计划出台类似的法案,限制中国公民在这些州购买房产、土地,从住宅到农业用地再到商业地产几乎都被封死。
更具讽刺性的是,这些州一直喊着“国家安全”作为理由,然而事实完全站不住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通过农业部的文件调查发现,美国全境13亿英亩农业用地中,中国买家拥有的土地仅不到1400英亩,占比仅为0.03%,比加拿大、英国等国的买家还少得多。

就连被中国企业收购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也出面表态:“美中之间确实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但农业用地的归属根本不应该是其中之一。”
简而言之,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一个借口,背后是政治人物的算盘——德桑蒂斯等人想借“反华牌”博取眼球,讨好极端选民,获取政治资本。
——·美方的小算盘,根本打不响·——
美方这种“中方撤关税就翻脸”的做法看起来挺凶猛,但实际上藏着三个矛盾,最终肯定难以持久。

第一个矛盾是“要经贸合作”和“搞投资限制”之间的矛盾。

中方撤回关税,本意是希望推动中美双向贸易流通,但美国一方面希望中国多购买大豆和能源,另一方面却禁止中国公民在美国投资买房,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事实上,中国公民在美国买房买地不仅仅是消费行为,还能促进当地的房地产、装修、建材等多个行业的经济增长。佛罗里达州的一位房产中介就表示,法案实施后,南部高端住宅的成交量下降了1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买家没了,不少开发商也表示“生意做不下去”。

第二个矛盾是“美国标榜的价值观”和“歧视性法案”之间的冲突。

美国一直以“平等”和“自由”自豪,但SB264法案显然违反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对平等保护的要求,它将特定国家的公民排除在外。

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南希·阿布杜在同意意见中明确指出:“佛州的法案是对非美国公民特别是中国居民实施全面禁令,显然违反了宪法的精神。”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不仅让美国的“人权”形象受到损害,还激起了内部的强烈反对。

除了华人社群的抗议,连美国房地产协会和农场主协会也纷纷发声,表示这些法案会损害行业的利益;许多法律界人士表示,他们将继续通过法律途径与这些歧视性法案进行抗争,追求公平和正义。
第三个矛盾是“全球供应链”和“单边保护主义”之间的脱节。

如今的世界早已是相互依存的格局,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生意上的联系紧密,拆开了也不容易。

中方撤回关税本是顺应全球化潮流,但美国却要逆流而行,单方面实施限制,最终只能自食其果。以农业为例,虽然中方撤回了关税,但如果美国各州继续限制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投资,中方完全可以选择其他供应商,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届时美国农场主将失去每年上千亿的大市场。
房地产行业同样如此,一旦中国投资者撤离,美国不少地方的房产将空置,地方财政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最终还是普通老百姓要为此买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