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9月28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高德地图在北京联合发布“鹰眼守护”预警技术。
该技术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项目《公路与桥梁严重损毁后车辆避险预警及自动处置技术与示范》的核心技术成果,旨在融合地图导航、手机定位等多源时空数据,实现路桥灾毁事件秒级感知、预警、发布与示警拦阻,增强驾驶员实时应急避险能力,对提升公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效能、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破解路桥灾毁事件“秒级感知、预警、发布与示警拦阻”难题
“当时,导航救了我,它提示前方发生事故让减速,我当时看到路上没车啊。”2024年5月1日2时01分许,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有网友在“梅龙高速塌陷”专题中留言讲述自身遭遇时,提到导航系统在灾难中的预警作用。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中,部分使用导航的车辆,收到了前方‘急刹车’的及时提醒。正是这短短几秒的预警,让不少驾驶员得以提前减速、变道,成功避险。”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在发布会上称。
发布会上也强调,该技术的研发源于对近年来发生的数起公路重大灾害事件的深刻反思与经验总结。特别是针对2024年接连发生的多起公路桥梁重大灾毁事件。
对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开展公路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攻关。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路桥灾毁事件“秒级感知、预警、发布与示警拦阻”难题,建立了从发现问题、凝练项目、集中攻关、成果发布到转化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科研攻关机制。
“鹰眼守护”预警系统发布现场。
“鹰眼守护”预警系统:重大异常事件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鹰眼守护”预警系统正式发布。
据悉,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海量匿名脱敏的车辆速度、加速度、位置等行车数据,通过空间智能架构与云端AI大模型实时分析同向多车发生速度骤降、急刹等异常行为并判定前方发生重大异常事件时,系统会通过语音+地图界面双重方式,迅速向后方或可能受影响的车辆用户精准推送预警信息,从而为驾驶员提供宝贵的“黄金反应时间”。
据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8月23日,项目组在山东高速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进行了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重大异常事件”情形下——速度超过80公里/小时、多个车辆同时发生急刹异常行为,后方车辆可在数秒内接收到预警信息,覆盖距离接近1公里,重大异常事件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