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女子崩溃:不知情就被公开,隐私被侵犯!近年多发,网友热议
创始人
2025-09-19 22:29:19
0

近日,市民李女士反映

自己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

发现其看诊视频

未经同意就被发布在

该医生的社交平台账号上

虽然面部有被打码

但身形、声音和病史等细节

让熟悉她的朋友一眼便认出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拍摄就诊过程

网上公开发布后朋友来问

回想自己的就诊经历

李女士表示

当天就已经感觉到不适

6月13日,李女士按照预约时间,前往上海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进入诊室后,就看到除医生之外,还有四五个身着医护装的年轻人在诊室里。

只见上述几名年轻人时而交头接耳,时而低头记录,但始终无人告知李女士他们的身份以及在场的原因。“坐在诊椅上,感觉像是被围观。”整个问诊过程,这些人一直没有离开过诊室。

因急于问诊,李女士只得按耐住不适,全神贯注于与医生交流。她表示,在就诊过程中并未察觉有拍摄设备正记录其看诊情况,也无人告知会被用作“诊疗素材”,更没有意识到一次普通就诊会在一个月后给自己带来巨大困扰。

7月中旬,李女士收到朋友转来的一条视频,“问视频里的人是不是我”,点开视频的瞬间,她就一阵头皮发麻,视频内容正是自己此前就诊的经历。尽管在公开发布的视频中,对自己面部做过小范围马赛克处理,但衣着和手提包、清晰可辨的话语声,以及医生分析病情过程中提及的关键病史信息,都让朋友“一眼认出”,也让其陷入尴尬与不安。

医生账号公开发布的视频(受访者供图)

该医生视频账号的“门诊实录”合集,发布了78个患者看诊案例

“太生气了,我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彻底侵犯了。”说起看见视频的瞬间,李女士语气还是很激动。“当时整个人都懵了。从进入诊室到离开,没有任何人提示我有可能被拍摄,更不用说征求我的明确同意了。”李女士强调,“看病是极其私密的事,谁愿意未经同意就把它公之于众?”

李女士的经历被报道后

不少网友感同身受:真的很过分

患者隐私保护应该如何认定?

仅面部打码是否算尽到隐私保护义务?

事实上,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

在自媒体日益普遍的时代

这一幕已在众多患者身上上演

记者调查发现,全国不少三甲医院的医生均在各大平台开设“科普账号”,且普遍采用“专业解读+病例分享”的模式,通过真实诊疗场景增强科普内容的吸引力和可信度。其中,部分账号通常拥有可观的粉丝数,所发布的案例视频常获得数千点赞和评论,但在患者隐私保护方面却存在明显漏洞和隐患。

许多有此经历的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表达不满

社交平台上,为数不少的网友留言反映相同遭遇,作为公开发布视频里的主要人物,患者知情同意权没有被充分尊重:

有人拔牙期间被拍摄,医生告知会被用作“案例”;

有人就诊期间看到相机,可拍摄人员未明确告知用途;

有人完全不知道被拍摄,视频就直接被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直到患者发现或投诉后才下架

……

为规范医疗科普内容创作,保护患者的权益,2025年3月20日,上海推出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健康科普负面行为清单”,其中明确指出“禁止发布违背伦理道德、公序良俗、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究竟要怎样界定“侵犯他人隐私”的标准,各方的意见不一。

许多医疗自媒体创作者认为,只需对患者面部进行打码处理即尽到隐私保护义务。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这一做法存在明显局限:

一方面,只对面部进行处理,无法有效隐匿患者其他身份特征,如衣着、音色、病史信息等;

另一方面,诊疗过程中,透露出工作类别、生活习惯、居住区域等信息,或均成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关键线索。

且一旦此类看诊视频发布,其传播范围难以控制,可能被下载、转发,甚至被二次剪辑传播,进一步扩大隐私泄露风险。而现有下架机制通常滞后于传播速度,如若发生隐私泄露,损害难以挽回。

自发现视频的次日,李女士便开启维权之路。经多次沟通,目前相关视频已被删除,但李女士坚持要求医生道歉的诉求,截至发稿,仍未得到回应。

其间,李女士曾咨询专业律师。律师明确表示,医生未经明确同意拍摄并发布就诊过程,确实涉嫌侵犯患者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从法律层面构成侵权。同时,律师也提醒李女士,这一类侵权案件维权面临现实困境。患者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收集证据、进行公证、提起诉讼,且即便胜诉,赔偿金额一般都弥补不了患者所遭受的精神损害。

寻求医学科普与平衡隐私保护

医学科普有重要社会价值

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

如今,在医疗自媒体快速发展

如何平衡科普公益性与患者隐私保护

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市民普遍呼吁,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患者同意流程,确保患者在充分了解视频用途、传播范围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通过书面同意形式做出真实意愿表达;同时,明确患者可以随时撤回意见并且不影响后续就医。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为隐私保护提供更多可能性,除基本面部打码,还可采用变声、背景替换、体型模糊等处理技术,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隐私。

此外,医疗自媒体监管需建立多方共治机制:

平台方应完善审核机制,重点审核医疗科普内容;

行业协会制定更细致行业准则;

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在隐私保护判断标准上,充分尊重患者主观感受,建立便捷反映渠道,及时回应患者关切。

“希望我的经历能推动医疗自媒体行业规范发展。”李女士表示,“科普很重要,但不能以牺牲普通人隐私为代价。”

你在就诊时

遇到过类似情况吗?

你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讨论

综合上海民生直通车、新闻坊

来源:新民晚报

相关内容

事发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女子...
近日,市民李女士反映 自己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 发现其看诊视...
2025-09-19 22:29:19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仓...
案情回顾 作为普通网民,小陈热衷于逛网络论坛和加入各类群聊,在...
2025-09-19 22:01:33
女子“辱骂”法官被罚10万...
来源:新华日报 9月19日,山东省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发布情...
2025-09-19 18:43:09
云海肴创始人赵晗离世,曾劝...
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9月19日,极目新闻等多家媒体此前报道,云海...
2025-09-19 18:10:52
女子被骗投资10万元“虚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真没想到这笔钱...
2025-09-19 09:56:01
男子行凶后发文称“为爱情三...
来源:内蒙古晨报 9月17日晚,陕西商洛镇安县发生一起刑事案件。9...
2025-09-19 06:42:15

热门资讯

光大银行(601818)披露无...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光大银行(601818)报收于3.4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57%,...
股指期货早盘开盘:IF涨0.2... 【股指期货早盘开盘,多主力合约上涨】期货市场早盘开盘,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涨0.24%。 上证...
机器人产业指数本周涨超4%,机... 机器人板块本周先涨后跌,本周,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5.2%,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4%,中证消费...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科创债ETF鹏华(551030)上涨0.01%。截至9月18日,科创债...
国际商业结算(00147.HK... 国际商业结算(00147.HK)发布公告,于2025年9月19日(交易时段后),买方Keen Gol...
工银金融、中关村资本成立创业投...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北京中发工融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中关...
河南队双响领先三镇,阿奇姆彭与... 在2023年9月19日的中超联赛中,河南队在武汉体育中心迎来了与武汉三镇的较量。比赛的上半场,河南队...
现货黄金日内涨幅达0.5%,报... 现货黄金日内涨幅达0.5%,报3663.35美元/盎司。
全球视角 | 关税威胁下,提供... 当前,美国企业资本支出意愿持续低迷,招聘活动与投资意向仍未复苏。 自本月初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正式生...
德美化工:参与投资的产业基金持... 钛媒体App 9月19日消息,德美化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参与投资的产业基金—佛山德盛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