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歼-20S,这家伙可是全球第一款双座五代半战机。别看只是多了一个座位,战斗力直接翻了几倍。后座飞行员不干别的,专门指挥无人机打仗。最多能同时控制6架攻击-11无人机,组成直径800公里的猎杀网络。东海演习那次,这个系统只用20秒就协同干掉了海上移动靶标,快得连反应时间都不给对手留。
它的电子战模块代号“玄鸟”,能同时干扰50个雷达频段。跟F-35打照面时,歼-20S先用隐身性能躲过雷达探测,然后用反隐身雷达锁定F-35,后座飞行员发动电子瘫痪攻击,让F-35瞄不准也飞不了。最后在前座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的瞬间,远程导弹就直接让F-35从天上消失。这种代际碾压,简直就是成人打小孩。
再来看看歼-35A,这货的隐身性能简直逆天。雷达反射截面只有0.01平方米,比F-35的0.05平方米小了整整五倍。连号称“隐身之王”的F-22在它面前都露怯。采用新型蜂窝结构吸波涂层,蒙皮接缝处还用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地勤人员都得靠AR眼镜才能找到检修口。
歼-35A装的是两台涡扇-19发动机,总推力24吨,比F-35C的单发19吨高出26%。最大飞行速度冲到1.8马赫,F-35拼死也只能摸到1.6马赫的边。双发设计还有个好处,一台发动机罢工了另一台照样稳当飞回家。单发F-35要是空中停车,飞行员基本就只能写遗书了。
它的氮化镓相控阵雷达能探测400公里远,相当于从北京能看到青岛海面的渔船桅杆。配合射程超2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F-35挂的AIM-120D导弹才160公里射程。空战中歼-35A总能先发现、先开火,对手还没摸到它呢就被霹雳-15扑到眼前了。
歼-16D电子战机虽然不像那俩能隐身,但它是新“三剑客”里的力量倍增器。主要任务就是为歼-20S和歼-35A提供伴随式电子压制和电磁干扰,让这两位隐身杀手能安心输出火力。
这三款战机凑在一起,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加一等于三。他们组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歼-16D负责电子压制,歼-35A凭借极致隐身性能突防,歼-20S在安全空域指挥无人机群发动饱和打击。今年4月美军模拟对抗这个体系时惨败到底,76%的F-35被判定击落,幸存的两架想返航又被无人机群围剿。美方推演报告写得挺绝望:现有战术体系已被完全压制。
说到产能,中国这边简直开了挂。歼-20年产量已经突破120架,歼-35产能2026年也要达到年产50架。沈飞新建了28万平方米的厂房专门生产歼-35,规模超过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沃斯堡F-35厂房(27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军用航空制造基地。满负荷状态下年产量可达200架,相当于每三天下线一架,这速度几乎是美国2023年156架F-35年交付纪录的两倍。
反观美国,F-35有800多项技术缺陷,25%的时间处于停飞状态。F-135发动机屡次曝出过热故障,五角大楼不得不把采购数量砍掉50%。2017年前生产的近200架F-35存在雷达、软件和结构缺陷,被美军评估为“无实战能力”,只能当教练机或拆解备件,白白浪费400亿美元巨资。
中国五代机成本只有F-35的一半,歼-35的制造成本比歼-20低35%,单机维护费用仅是F-35的三分之一。算一笔账就知道了:1架歼-20S指挥6架无人机的打击群,总采购成本约3.8亿美元。要实现同等战力得买3架F-35,总价却高达5.4亿美元。
现在巴基斯坦已经抢下首批歼-35订单,中东土豪们盯着8000万美元的“白菜价”眼红心跳。中国五代机年产能冲到250-350架之间,到2035年,五代机总规模预计超过2000架。如此高速的产能扩张远超美军预期。
歼-20S和歼-35A的出现,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更为国家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空中盾牌。它们增强了战略威慑力,对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价值不可估量。看着这些先进战机翱翔长空,我们由衷自豪。中国航空人说得好:“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值得!在今后的研发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攻坚技术,为国防科技贡献更多力量。”这份承诺,这份自信,正是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