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朝鲜空军在元山的航展中将米格-29的垂直机动等一系列的精彩的飞行表演,然而从懂行的人的角度来看,却又只能深感:空军的实力,光靠几场的表演的夸张的飞行技巧就能撑起现代的空战的台子可真不太现实。

即使中国将歼-10的白牌机都送给了朝鲜,朝鲜的飞行员也难以顺利的完成起飞的任务——他们的整年飞行时间都只有不到50个小时,甚至都达不到韩国的飞行员的正常的训练量的一半而已。
飞行员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朝鲜空军手里攥着上千架飞机,听起来吓人,可仔细一瞅,大部分是歼-5、米格-17这种爷爷辈的老古董,连二代机米格-21都得当主力用。最拿得出手的35架米格-29,还是苏联解体前送的礼物,现在连零件都凑不齐,只能拆东墙补西墙。现代空战早就是体系对抗了,韩国那边有E-737预警机在天上当“眼睛”,F-35的雷达锁定距离超过250公里,朝鲜的雷达还是上世纪的老家伙,对空搜索距离不到200公里,真打起来完全是“瞎子打明眼人”。

考虑到朝鲜的空军现状和对外的军事行为,如若真的将歼-10这种三代机投入朝鲜半岛的混战,也就难活三个月了。说它的维护都需要精细的专业地勤,单就电传的飞控系统就得专门的培训才能上手,而朝鲜的地勤就连米格-29的机械结构都奈何不了,更别说伺候这把高大上的数字化战机了。
更令人担心的就是朝鲜的民生物资也开始断货了,如今连航空的燃油都快断供了。可惜的就是中国的航油储备相对较低,全国每年的仅仅只有两万吨的储备,就算歼-10的单机燃油消耗再高也就只能撑几十个架次的作战了。飞行员每次训练都得掐着表,油箱里灌的还是掺了大豆柴油的“土制航油”,发动机点火前得先用火烤——这条件,给你歼-10能飞起来算我输。

就算硬着头皮把歼-10送上天,半岛的地形也注定它难有作为。朝鲜南北纵深才500公里,机场全挤在前线,战时韩国一轮导弹洗地,跑道就能炸成蜂窝煤。朝鲜那些高速公路起降场,混凝土强度只有3.8兆帕,歼-10满载降落两次就能压出裂痕,而修跑道的快干水泥还在制裁清单上买不着。没有制空权、没有预警体系、没有后勤保障,歼-10在朝鲜手里和米格-29没区别,都是“单机游击战”的命。
半岛空军的较量,背后其实是中美的棋盘。朝鲜早看明白了:与其砸钱填空军的无底洞,不如发展导弹和炮兵。他们现有上万门火炮对准首尔,“火星”系列导弹能覆盖日本,这种不对称打击比买战机实惠多了。中国不军援歼-10也是权衡过的——刺激韩国引进更多F-35事小,万一半岛局势升级,谁都不想再看一场“现代版朝鲜战争”。

所以别幻想歼-10能改变什么。没有体系支撑的战机,就像送人超跑却不给加油站驾照;没有现代空战DNA的军队,砸再多装备也是往沙漠里倒水。朝鲜空军真正的出路不在天上,而在如何用导弹和火炮,把陆军的短板变成刺向对手的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