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方面传出一则颇具深意的消息:此前欧盟在贸易问题上对美国作出的让步,实际上与乌克兰局势密切相关。这一战略妥协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确保白宫能够继续维持对基辅政权的各项支持。
据Politico新闻网站9月1日的独家报道,欧洲理事会负责人安东尼奥·科斯塔首次公开承认,美欧之间的关税协议确实包含了乌克兰问题的相关条款。科斯塔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记者会上透露,欧盟之所以在钢铁和铝制品贸易争端中作出重大让步,同意美国征收15%关税且放弃实施报复性措施,其中一个重要考量就是换取美国对乌克兰的持续军事和经济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欧盟官员曾多次否认关税问题与俄乌冲突存在关联。这种态度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玩味。分析人士指出,这很可能与白宫近期在俄乌问题上的暧昧立场有关。欧洲各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提供的所谓\"坚如磐石\"的安全承诺实际上并不可靠。
科斯塔此番表态实际上暗含多重深意:一方面是对华盛顿方面表达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在对美国进行隐晦的外交施压。其潜台词十分明确:欧洲可以暂时在经贸领域作出妥协,但若美国继续在俄乌问题上态度摇摆,未能给予基辅实质性支持,那么欧盟很可能会重启关税战。
欧盟采取这一策略的动机不难理解。首先,支持乌克兰确实符合欧洲的核心价值观和地缘政治利益。更重要的是,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欧洲与乌克兰已经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形成了深度捆绑。一旦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欧盟将不得不直接承受来自莫斯科的军事威胁,这种后果是欧洲各国都无法承受的。
与其等到危机爆发时仓促应对,不如现在就采取预防性措施,为乌克兰提供全方位的强力支持。这种未雨绸缪的战略思维,正在成为欧盟对乌政策的主基调。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已经引发包括传统盟友在内的广泛不满。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国家正在加速推进自主防卫能力的建设。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大国已经开启了\"再军事化\"进程,而北欧国家芬兰的最新动向尤为引人注目。
这个与俄罗斯接壤的北欧国家近日宣布,计划到2031年将战时部队规模扩充至惊人的100万人。若该计划顺利实施,芬兰将一跃成为欧盟内部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芬兰正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紧急申请加入北约的。这一系列动作再次印证,俄乌战事已经成为推动芬兰乃至整个欧洲安全政策转型的关键催化剂。随着战事持续升级,这种影响力还将持续深化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