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莫迪在中国天津,和普京同乘专车、后座热聊、一边牵手一边拥抱,笑得合不拢嘴;另一边,万里之外,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气急败坏地控诉印度对美贸易不公,话里话外全是“为时已晚”。这一幕,谁说不是国际舞台上一场明牌的博弈?有意思的是,这场大戏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都是地缘政治风向标,毫不夸张地说,印俄、中印、美印三个坐标的联动,已经在悄然撬动全球平衡的天枰。
9月1日,莫迪来到中国天津,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与普京的一场双边会晤,原本只是常规动作,谁想现场画风突变,两人不仅相互称“亲爱的朋友”,还来了个专车同乘,车里聊了将近一小时。媒体镜头里,莫迪笑得灿烂无比,一扫平日里的外交克制,连社交平台都忍不住发了两人的同车合影。这场“后座外交”,可不是普通的礼节性互动。外界几乎一边倒地解读为:印度在给美国和欧洲传递信号,俄印关系不会“削弱”,美欧的施压不灵光。
诡异的是,几乎就在莫迪和普京“秀默契”之前,特朗普在自家平台“真相社交”上火力全开,连发数条抱怨,说什么印美贸易是“一边倒的灾难”,说什么印度现在才提出对美商品零关税,已经“太晚了”。特朗普的原话很绝:“他们现在提出将关税降为零,但为时已晚,几年前就该这么做了。”他还一通指责,说印度卖给美国海量商品,却总是从俄罗斯买石油和武器,美国人吃了几十年亏。
说句实话,这种“你早干嘛去了”的口气,活像一场分手大戏的气头话。特朗普嘴里说着贸易,心里却早已被“地缘政治”四个字堵得喘不过气。莫迪在中国的外交高光时刻,正好戳中了美国的神经:印度不仅不愿妥协,还在中俄之间游刃有余,玩得风生水起。这一幕,特朗普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
其实,莫迪和普京的“后座外交”,绝非偶然。放眼过去几个月,印俄之间的关系正加速升温。就在上合峰会前后,两国领导人不断强调“战略伙伴关系”,还对外释放信号:无论美欧怎么施压,印俄合作不会减弱。莫迪公开讲,印度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得到俄罗斯支持,普京则回敬一句“印俄几十年友谊是基石”。会议之外,两人还专门抽时间同乘专车、热聊45分钟,这种“亲密无间”,哪是走过场?更何况,印度媒体还大肆报道普京年底要访印举行峰会,莫迪甚至说“14亿印度人都在期待”。
这边热闹非凡,那边美国却有点坐不住。特朗普政府不仅自己加征印商品关税,还撺掇欧洲盟友也对印度下狠手,甚至要求断绝从印度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美国的算盘很清楚:一方面用关税大棒逼印度就范,一方面想用“价值观外交”拉拢印度别靠近中俄。美财长贝森特都忍不住公开喊话,说印度是全球最大民主国家,和美国“价值观一致”。可是话音刚落,莫迪和普京的亲密场面就刷爆了社交媒体,真是啪啪打脸。
说到技术细节,不妨捋一捋这场关税战的账本。特朗普口口声声说美国吃亏,数据真是这样吗?印度智库GTRI直接给出结论:美国每年对印度其实存在350亿至4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别看白宫天天抱怨,实际上美国赚得不比印度少。更搞笑的是,特朗普高喊“对美零关税”,可实际上美印贸易结构早已发生变化:印度大量进口美国高科技产品、军事装备和能源,所谓的不平等更多是政治话术。要真拿账本抠细节,恐怕特朗普自己都说不出个子午卯酉。
这里面还有个被外界忽略的有趣点。美印之间的裂痕,其实早已埋下。莫迪对特朗普的多次“冷处理”——四次拒接电话,自主维权的态度,已经说明印度不会牺牲自身战略利益去讨好美国。再加上印巴空战、美国自封“调停者”却没得到任何回应,美印关系的基本信任早已摇摇欲坠。特朗普以为靠高压、关税和“印太战略”就能把印度拽进自家阵营,结果印度人用行动告诉你,这一套不灵了。
再把镜头拉回上合组织峰会。中国、印度、俄罗斯这三大国同台,外界普遍认为,峰会的“亲密互动”是对美国影响力的一次削弱。中印、印俄一系列战略协议、领导人密集交流,背后是全球权力格局的悄然变迁。莫迪用行动回应特朗普的“逼宫”,强调所谓“多向结盟”战略——谁都不站队,谁都不彻底得罪,印度要的就是最大化自主空间。尤其是在美国领导人越来越不可预测的当下,印度不愿押宝任何一方,这是一种极其聪明的生存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领导人和莫迪的会谈同样释放了关键信号。两人都强调伙伴关系远大于分歧,重申“龙象共舞”的大方向。边界问题不再定义中印整体关系,双方要扩大合作,恢复直航,加强在多边事务中的协作。莫迪甚至直言,印中关系重回积极轨道,合作才是正路。这些表态,既安抚了中国,也给美国添堵。毕竟,谁都清楚,一旦中印真正握手,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压力会陡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