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的最新裁决,再次将特朗普推上了风口浪尖。原本特朗普用来对付多个国家的关税手段,如今被法院认定为违法,问题随之而来:究竟是谁才掌握着最终的解释权?
根据多数法官的裁定,特朗普推动的对多国加征关税,缺乏合法依据。法官们指出,虽然总统在紧急状态下确实享有一定权力,但关税属于国会的专属权力。换句话说,总统的行为已超出了其法定权限。此次判决的违法措施不仅限于个别国家,还涉及广泛领域。特朗普曾推动的“缉毒关税”以及“普遍关税”,成为了这次法律挑战的核心。前者主要针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后者几乎涵盖全球所有贸易伙伴。关税的突然加剧,使得进口商的成本大幅上升,供应链的调整也在所难免。企业面临的压力迅速传导至法院,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法律诉讼。
法院裁定,这些行政令并没有得到国会明确授权,缺乏明确的上限和期限,侵蚀了立法权。多数法官还引用了“重大问题原则”,强调任何涉及广泛社会经济影响的政策,必须得到国会的明确许可。这一原则成为判决的关键因素。
特朗普在听到这一裁决后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的,他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讳地批评法院党派化,坚称所有的关税依旧有效。这样的言论充满了攻击性,并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味。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这种态度表现出他“斗到底”的决心,而对于反对者而言,这无疑是对司法独立的一种挑衅。与此同时,企业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进口商们因不确定关税是否会被退还,难以决定是否调整定价。会计师和律师忙于解读判决,而仓储公司和运输商则在等待后续的指示。这一切的核心问题是:企业根本无法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么,特朗普是否没有预料到法院会出手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特朗普的执政风格通常是先采取行动,然后通过舆论和政治压力迫使对方跟进。即使面临风险,他也会尽力占据政治叙事的主导地位。关税恰好符合这一战略,因为它既是政治工具,又能够吸引眼球。然而,司法系统并没有与他同步,尤其是关税这种直接影响民众经济利益的政策。
从判决结果来看,特朗普的强硬立场虽然可能暂时稳住支持者,但并不会改变司法的进程。法院已经明确表示,关税权归国会所有,总统的权力是有限的,这场冲突显然还远未结束。
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这部法律最初是在冷战时期设立的,主要用于冻结外国资产、阻止资金流动和限制某些商品的出口。总统拥有紧急反应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通过关税这一手段来干预国际贸易。特朗普团队试图将这部法律作为万能钥匙,理由是该法中提到“调节进出口”字眼,认为这意味着总统可以对外贸易征收关税。然而,法院指出,IEEPA的原文并未提及关税或税收,单凭模糊的表述无法为大规模加征关税提供法律依据。
更为复杂的是,这项普遍关税政策几乎涵盖了所有贸易伙伴,这种没有数量、范围和期限限制的措施,使得它的实施几乎没有任何制约。法院认为,如果总统能够随意使用这种权力,国会在关税立法中的主导地位将被完全架空。法院强调,依照“重大问题原则”,任何影响广泛社会和经济政策的措施,必须经过国会的授权。因此,行政部门不能随意扩张其权力。
不过,少数异议法官认为,在国家紧急状态下,总统应当拥有更加灵活的权力,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安全、毒品走私等领域。但这一观点未能获得多数法官支持,因为关税并非直接与这些紧急问题相关,且关税对社会的影响过于广泛。
回顾过去,总统使用IEEPA的案例大多集中在冻结资产、实施贸易禁令或金融制裁等措施,通常有明确对象,不会普遍影响到全球贸易。而特朗普这次尝试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做法,结果触碰了制度的红线。对于法律界而言,这一判决将成为经典案例,它不仅明确界定了IEEPA的应用范围,也重申了国会在关税政策中的关键地位。未来无论谁掌权,想要再次走这条路,都得谨慎权衡。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这一裁决,美国总统是否还能继续把关税作为外交工具呢?如果不能,这将改变国际谈判桌上的力量平衡,美国可能会失去这一震慑性的筹码。企业界或许会松一口气,但白宫在国际博弈中的筹码将会减少。
事情的起点要追溯到特朗普宣布一系列行政命令,首先是针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征收所谓的缉毒关税,目的是通过贸易手段应对跨境毒品走私。随后,他又推行了普遍关税,几乎把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卷入其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让企业界措手不及,导致进口商和出口商感到震惊。关税政策的突然转变,彻底重塑了美国的贸易格局,这种大规模、全球化的关税征收引发了法律挑战。最早站出来的是小企业,它们在进口环节承担了直接损失,随后多个州政府加入诉讼,认为这种关税政策加重了居民和企业的负担。
经过国际贸易法院的初步审理,法官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缺乏法律依据,并作出裁定。白宫团队不甘心,立即提起上诉,案件被移交到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这里,辩论的焦点集中在IEEPA的解释上。政府律师坚持认为总统拥有紧急权力,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而原告律师则强调,关税必须由国会授权,总统不应自行扩张权力。最终,法庭作出了分歧鲜明的判决,大多数法官支持原告,明确指出总统无权大规模加征普遍关税。
这一判决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激烈分化。特朗普的支持者认为法院削弱了美国的保护能力,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次裁决终于把总统拉回法律轨道。这场法律战已经成为特朗普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注脚,它让人们重新思考行政权力的边界。
对于企业界来说,短期内最关心的是实际操作问题。关税是否会退还,进口商和出口商如何调整价格,财务部门该如何重新核算成本,这些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白宫来说,若上诉失败,特朗普将失去这一强有力的外交工具,但他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法律途径继续施压,如利用国家安全条款或不公平贸易措施。长期来看,这一判决触及了制度核心,国会或许会被迫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关税权的归属。
如果最高法院维持这一裁决,美国的关税政策将重新回到国会手中,这意味着未来的总统将不得不在更明确的规则框架内行事。国际上,谈判格局也将发生变化,过去美国总统利用关税施压对方的战略将大打折扣,其他国家在谈判桌上或许会有更多话语权。
未来的走向尚不明朗。如果最高法院维持这一裁决,总统将无法再通过IEEPA大规模征收关税。如果裁决被推翻,白宫则可以恢复广泛的自由度,或许能重新拿回这一强有力的政策工具。而也存在第三种可能:裁决被部分保留,法院要求设定限额或期限,使得关税政策受到更多程序性约束。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最高法院对行政权力的扩张保持警惕,维持裁决的可能性不小。这将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回归国会手中,也让白宫少了一根强有力的外交“棒”。然而,政治局势是不断变化的,未来国会或许会再次赋予总统更多的权力。最终的答案,仍需司法与政治博弈共同决定。
上一篇:原创 墨西哥推翻对华承诺,计划在下个月跟美国一起,对中国加征关税
下一篇:ETF收评 | 贵金属走强, 新能源车电池ETF(159775)上涨10.00%,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