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黑马”的隐忧。
1
公募“最强黑马”
股市燥热,基金行业迎来了一匹“最强黑马”。
根据公募排排网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底,共有4749只“权益类基金”(成立满1年,不包括QDII基金)在今年10月份净值曾创下历史新高。
从榜单看,今年1-10月收益位列前5名的基金产品依次是: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混合、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A。

▲图源:公募排排网
其中,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以200.63%的收益位居榜首。
更早些时候,根据“猫头鹰研究院”的梳理,永赢基金旗下,去年924之前成立的33只主动产品,9只近1年已经翻倍,任桀的永赢科技智选也排在榜首。

▲图源:猫头鹰研究院
牛市当前,永赢基金已经成为表现最抢眼的公募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永赢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是国内第86家公募基金。相比于一众老牌基金公司,永赢基金明显是个“新人”,刚成立时毫无优势。
十年前,永赢基金的规模在行业排八十名左右,但时至今日,按照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它的排名已经来到第22名。
仅仅2020年底,永赢基金的管理规模才不到2000亿元,但最新数据显示,其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200亿元,是当初的3倍多。
如果聚焦混合型基金,规模的变化更为明显,2020年底的时候,永赢基金混合型基金的规模才165亿元左右,到目前已经超过1000亿元,是当初的6倍多。

有媒体甚至表示永赢基金是“近十年来公募行业的最强逆袭案例”。
这不禁令人好奇,永赢基金到底有什么魔力?
2
基金经理离任数量远超同行
大涨的收益背后,和永赢基金的产品布局有关。
这家过去以固收业务见长的公募,今年靠着多条“智选”赛道类产品强势出圈。有人类比杭州六小龙、美股七姐妹,给永赢基金旗下的7只基金起名为“永赢七兄弟”。

从名字就能看到,这些基金聚焦先进制造、医药创新、半导体、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热门领域。
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为例,2025年2季度开始,该产品就坚定布局“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稳居前三大重仓;同时押注PCB板块,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紧随其后。

前十大持仓看下来,清一色科技股,而且几乎都是时下最热门的赛道。
但耀眼的业绩背后,一个显著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11月初,永赢基金连发七则公告,宣布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杨凡颖因“个人原因”卸任旗下8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从债基到信用债全部退出,彻底清空其在管产品。
更早些时候,资深基金经理晏青,也以同样理由“清仓式”离职。
再往前看,2025年1月,永赢基金曾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副总经理李永兴因个人原因离任。
这并非个例,据iFinD统计,仅近一年,永赢基金新聘基金经理8名、离任8名,被外界调侃“进一个、走一个”。这个离任数量,远超行业平均。
短短时间内,数位核心骨干相继离开,这对公司投研体系的打击可想而知。
老将出走,永赢基金的策略是不断招“新人”。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永赢基金当前基金经理数为46人,平均任职年限1年又355天,低于行业平均的2年又111天。

就拿火出圈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来说,其基金经理任桀累计任职时间才1年多。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鲜血液的注入固然能带来活力,但平均任职年限如此之短,意味着基金经理团队中大多数成员尚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
行情好的时候,像任桀这样的“年轻派”能凭赛道敏锐度短期爆发,一旦市场风格切换,他们的业绩稳定性就要打一个问号。
一旦“试验”失败,永赢基金如果匆匆换将,这将进一步加大人员的流动性。
3
“押注式”投资
从更深一层看,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折射的是永赢基金投研体系稳定性不足的现实。
反映到投资风格上,就是“押注式”投资。知名的“永赢七兄弟”,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它们的持仓风格高度一致,就是集中火力“豪赌”特定科技赛道。
还是以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A为例,2024年4季度的时候,其前十大持仓是这些:

到了2025年1季度是这些:

2025年2季度是这些:

基本上每个季度的持仓都不太一样。
拉长时间看,2023年中报和2022年年报,永赢基金的十大持仓股也更换了6只。其中永赢优质精选A,2023年全年换手率高达1298.31%,2022年更是高达1813.08%。远高于同业的换手率,让不少投资者调侃永赢基金:
看起来“像普通散户在操作”。
此外,永赢基金的“佣管比”也引人注意。这里解释下,“佣管比”即交易佣金与管理费的比例。
一般而言,被动指数基金的这一比率通常很低,行业平均水平为0.25(相当于每收1元管理费的同时,基民还要另外给券商交0.25元的交易成本)。
但有意思的是,据智谷趋势统计,永赢基金的被动指数基金算术平均佣管比高达1.22,是行业水平的近5倍。

▲图源:智谷趋势
在公募基金降费潮下,如此高的“佣管比”令人惊讶。
4
尾声
作为一个“后来者”,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的跃升,永赢基金确实称得上“最强黑马”的名号,这值得点赞。
但一个投资常识是,盈亏同源。能带来高收益的策略,也天然伴随更高的风险。那些短期内实现多倍收益的产品,往往意味着高仓位、高集中度和高波动性。
回看过往,很多基金经理都在风口上“豪赌”,有赌半导体的,有赌新能源的,还有赌地产和煤炭的……他们所做的,就是选一个或两个赛道,用最重的仓位,买最集中的股票,剩下的听天由命。
赌中了,就能继续吸引投资者砸钱;赌输了他们也不怕,反正有巨额管理费兜底。
到头来,买单的还是可怜的基民。
作为一家公募,如果把原本的中长期资金变成短线炒作的投机资金,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样?我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如何真正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值得永赢基金和每一个公募深思。
这个市场上,很多人信奉“富贵险中求”这句老话,认为求富必须要赌。但他们常常忘记了这句话最本来的样子——
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
上一篇: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约1亿港元 净卖出盈富基金逾50亿港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