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曾刚:美国稳定币立法背后是区块链等基础设施标准的博弈
创始人
2025-08-28 09:25:08
0

稳定币监管元年 美国立法冲击波

编者按赶在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前,《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被美国国会高效通过,并经总统行政令签署生效。该法案一经出台,立刻受到全球市场高度关注--美国的战略意图何在,是否会加速重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能否推动国际货币规则演进,进而影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其背后的区块链等基础设施标准将如何上演大国博弈。对于这些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国经济时报约请该领域的专家为读者揭开稳定币的神秘面纱、梳理《美国稳定币法案》对各方影响的逻辑链条。

核心观点

区块链技术作为稳定币的底层基础设施,其标准化进程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字货币体系的格局。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互操作性的根本挑战。不同的区块链网络往往采用不同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语言和数据结构,这导致了链岛效应的出现。对于稳定币而言,这种分割状态限制了其作为全球支付工具的效用。

曾刚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世界的桥梁,正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焦点。从美国国会通过《指导与建立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以下简称《美国稳定币法案》),到欧盟推动实施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再到我国对数字人民币的积极推进,各国政府都在加紧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货币监管框架。

这场立法浪潮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关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主导权的深层博弈。稳定币的兴起不仅挑战了传统货币体系,更在重新定义什么是货币、谁有权发行货币,以及未来全球支付体系将如何运行。

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的维护与挑战

1.美元霸权的传统基础设施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主要依托于三大基础设施支柱:SWIFT国际电汇系统、美国银行体系以及美国政府的信用担保。这套体系使得美国能够通过控制国际支付网络来维持其金融霸权。

SWIFT系统连接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处理着全球大部分的跨境支付。美国通过对SWIFT的影响力,能够实施金融制裁,切断特定国家或实体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这种能力不仅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护美元霸权的关键机制。

然而,稳定币的出现为这套传统体系带来了新的变数。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资金转移可以绕过传统的银行中介和SWIFT网络。这为那些希望摆脱美元霸权约束的国家和实体提供了新的选择。

2.稳定币对美元体系的双重影响

稳定币对美元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以美元为锚定货币的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美元的使用场景,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据统计,美元稳定币的总市值远超其他货币锚定的稳定币。

另一方面,稳定币也为去美元化进程提供了技术工具。中俄两国在能源贸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本币结算,而基于人民币或卢布的稳定币可能为这种趋势提供更便利的技术支持。此外,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也可能削弱美元稳定币的优势地位。

美国监管机构对这种双重影响有着清晰的认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表示,私人稳定币可能会削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而美国财政部也多次强调要确保稳定币监管符合国家安全利益。这表明美国政府既希望利用稳定币扩大美元影响力,又担心失去对货币体系的控制权。

3.立法策略的战略考量

美国对稳定币的立法策略体现了维护美元霸权的战略考量。《美国稳定币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是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储备资产必须以美元现金或短期美国国债为主,这实际上将稳定币纳入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范畴。

更重要的是,该法案禁止非美国实体发行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这一条款被外界解读为针对潜在竞争对手的防御性措施。通过控制美元稳定币的发行权,美国试图确保即使在数字化时代,美元的货币主权也不会受到挑战。

区块链标准化的全球竞争

1.技术标准背后的权力博弈

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标准往往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和利益分配格局。区块链技术作为稳定币的底层基础设施,其标准化进程直接关系到未来数字货币体系的格局。

目前,全球主要的公链平台如以太坊、币安智能链、波场等,都在争夺稳定币生态的主导权。以太坊凭借其先发优势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目前承载着大部分主流稳定币的发行和流通。然而,其网络拥堵和高昂的手续费问题也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

中国在区块链标准化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区块链国家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正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区块链技术路径。

欧盟则通过《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等法规,试图在数字领域建立自主的监管标准。欧洲央行也在积极推进数字欧元项目,希望在数字货币竞争中不被边缘化。

2.互操作性与标准统一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互操作性的根本挑战。不同的区块链网络往往采用不同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语言和数据结构,这导致了链岛效应的出现。对于稳定币而言,这种分割状态限制了其作为全球支付工具的效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提出了多种跨链技术方案,包括侧链、原子交换、中继链等。然而,这些技术方案往往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跨链标准背后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统一标准的制定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和经济阻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机构正在积极推进区块链国际标准的制定,但进展缓慢。各国政府和大型科技公司都希望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获得更多话语权,这使得标准化进程变得复杂而漫长。

监管博弈中的利益平衡

1.监管理念的根本分歧

各国对稳定币的监管理念存在根本性分歧,这种分歧反映了不同国家对金融创新、货币主权和国际竞争的不同认识。

美国的监管理念主要基于风险控制和维护美元霸权两个维度。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严格监管防范稳定币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确保美元在数字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受挑战。这种双重目标有时会产生内在矛盾,导致监管政策摇摆不定。

欧盟的监管理念则更加注重消费者保护和市场完整性。《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建立了全面的许可制度,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获得监管许可并遵守严格的储备管理要求。欧盟的监管框架相对更加细致和全面,但也可能限制创新的空间。

中国对稳定币的监管态度则更加谨慎。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所有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虚拟货币交易和“挖矿”活动。这种严格的监管态度反映了我国对金融稳定和货币主权的高度重视。

2.跨境监管协调的困境

稳定币的全球性特征使得单一国家的监管政策效果有限,需要国际协调与合作。然而,由于各国监管理念和利益诉求的不同,跨境监管协调面临着巨大困境。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等国际组织虽然发布了稳定币监管建议,但这些建议缺乏约束力,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执行。这导致了监管套利的出现,稳定币发行方可能选择监管相对宽松的司法管辖区进行注册。

更严重的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影响着监管协调的效果。此外,贸易摩擦等也都可能波及数字货币领域的国际合作。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全球统一的稳定币监管标准变得极为困难。

3.创新与监管的动态平衡

如何在鼓励金融创新与防范系统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是各国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挑战。过于严格的监管可能扼杀创新活力,而过于宽松的监管又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监管沙盒”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可控环境中测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监管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业务的风险特征,制定更加精准的监管政策。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金融中心也采用了类似的监管创新机制。

然而,“监管沙盒”模式也存在局限性。由于稳定币具有网络效应,小规模的测试可能无法充分暴露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风险特征。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沙盒”标准不一,也可能导致监管套利问题。

未来趋势与战略选择

1.数字货币格局的演化可能

展望未来,全球数字货币格局的演化将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技术发展、监管政策和地缘政治。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能耗问题的解决,将为稳定币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同时,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对现有的加密算法和共识机制产生冲击。

从监管角度看,各国将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数字货币监管框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与私人稳定币形成竞争关系,可能重新定义数字货币市场的格局。同时,国际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也将影响稳定币的跨境流动。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大国之间的竞争将继续影响数字货币的发展。美元霸权的维护与挑战、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都将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

2.中国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对于中国而言,稳定币立法背后的基础设施博弈既带来了战略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机遇方面看,数字人民币的先发优势为中国在数字货币领域占据有利地位创造了条件。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试点的央行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和用户规模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有望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中国在区块链技术研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通过推动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等项目,中国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生态。

挑战方面,中国需要在维护金融稳定与促进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过于严格的监管政策可能限制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影响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如何在开放合作与安全可控之间取得平衡,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重塑金融秩序的历史机遇

稳定币立法背后的基础设施博弈,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金融秩序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对传统货币体系、支付网络和金融监管模式的全面重构。

从美元到区块链标准、从央行货币到私人稳定币、从国家监管到国际协调,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货币、谁控制货币发行权,以及未来的全球支付体系将如何运行。

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能够独自主导这场变革的方向。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维护者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规则,区块链技术的推动者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各国监管机构需要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最终,稳定币立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或监管的严密性,更取决于能否构建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数字金融生态。只有这样,数字货币技术才能真正服务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5年8月的东京,再次成为国际聚光灯下的舞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2025-08-28 14:48:05
原创 ...
特朗普又一次下意识地打起了对华加税的算盘,不过这回中国方面的回应却...
2025-08-28 13:59:56
焦炭:期货下跌,提涨博弈中...
【8月27日焦炭期货弱势下跌,市场多因素交织】昨日焦炭期货呈弱势下...
2025-08-28 13:57:01
遭美国关税冲击,德国汽车业...
遭美国关税冲击,德国汽车业裁员超5万 近日,安永(EY)发布的最新...
2025-08-28 13:52:16
原创 ...
据报道,国际关系的剧本,总喜欢给人意外,但这一次,莫迪的“硬气”差...
2025-08-28 13:49:30
原创 ...
八月的北京,这气氛比往年要热闹得多。九三大阅兵临近,国际社会的目光...
2025-08-28 13:47:45

热门资讯

予路乾行获苏州天使母基金战略投... 投资界8月28日消息,苏州予路乾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ivamics,以下简称:予路乾行)宣布获得苏...
公募变局:34万亿基金“体检”... 文|《投资者网》何卷卷 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时代结束了,这是当下业内的共识。 随着今年5月份《推动公...
原创 又... 2025年8月的东京,再次成为国际聚光灯下的舞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与日本外相岩屋毅在记者镜头前高调互...
首创证券H股发行上市获北京市国...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NO.1首创证券H股发行上市获北京市国资委批复 8月27日晚间,首...
欧洲主要股指期货上涨 每经AI快讯,欧洲斯托克50指数期货上涨0.04%,德国DAX指数期货上涨0.09%,法国CAC 4...
消费电子概念股走强,相关ETF... 消费电子概念股走强,中芯国际涨超13%,寒武纪-U涨超7%,澜起科技涨超5%,工业富联涨超4%。 受...
“北溪”爆炸事件调查获突破 德...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多家德国媒体27日报道,德国警方已确认了所有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人员的身...
30个小时强降雨停了!北京入汛... 今天清晨,下了30个小时的雨水总算是停了。气象部门介绍,8月26日夜间至28日凌晨,本市出现强降雨,...
永安期货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 8月27日,永安期货(600927)发布公告,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
成长ETF(159259)上市... 【8月28日科技成长板块带动A股反攻,成长ETF上市涨1.6%】8月28日,科技成长板块引领A股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