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暗示关税会像“融化的冰块”一样被撤销,但前提是制造业回流美国,那么特朗普能实现这一点吗?
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对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的“对等关税”就像“融化的冰块”,可能会消失,但前提是所谓的贸易失衡,得先按美国的标准“纠正”过来,制造业先回流美国。
从贝森特的这番言论不难看出,美国那些政客并不是不知道,特朗普对全球加征关税所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
美国财长的上述言论,从更深层次也可以理解为,美国并不是真的想要跟世界脱节,搞闭关锁国的那一套,特朗普只想在短期内向世界各国敲诈点利益,多捞些“快钱”。
这样做,一方面是自己任期内有钱花;另一方面,搞出一些能够超越前任总统并且标新立异的成就,为美国优先张目,为自己以及共和党脸上贴金。
但长期来看,美国仍然会继续融入全球化。
理由很简单,美元霸权离不开全球化。
但问题是,所谓的贸易失衡能够按照美国的标准“纠正”过来吗?制造业能回流美国吗?
客观来讲,特朗普要想实现这两点,基本不太可能。
除非美国自己彻底放弃美元霸权。
因为在美国政府只要开动印钞机,就能从全球随便购买商品的背景下,他们的制造业怎么可能重振呢?
既然能靠印钱就能过上轻松舒适的生活,又有哪一个美国人会愿意去工厂“打螺丝”呢?
很显然,美国的这种"铸币税特权",从根本上削弱了其制造业复苏的内生动力。
当美国的金融资本可以通过货币宽松政策轻松收割全球财富时,重资产、低利润的实体制造业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特别是在经济高度金融化的背景下,资本更倾向于追逐虚拟经济的高额回报,而非投入周期长、成本高并且回报率却不高的实体工业生产领域。
更何况,特朗普通过对等关税榨取的那点关税收入,难以从联邦财政的角度支持制造业回流美国。
因为不管是具备全产业体系的中国,还是印度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仅仅从综合制造成本方面,就比美国制造业的成本要低很多。
直白点说,特朗普加征的关税收入,远远不够补上这些成本差。
至于说到解决贸易失衡,也非常难。
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联邦政府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从其它国家购买各种东西。
但其他国家显然没有这种能力,比如一些相对贫穷的中小国家,他们也想要购买美国产品,但问题是,他们连美元外汇都没有多少,买不到也买不起美国产品。
最终就只能被迫陷入结构性贸易逆差。
事实上,贝森特嘴里所说的贸易失衡,本身就是美元霸权所导致的。
简单讲,美国通过美元体系持续透支全球产能,维系其国内的超额消费特权。
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则陷入“出口资源换美元,再用美元偿还美元债务”的循环之中。
这才是导致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成也美元败也美元。维持美元霸权必然导致贸易失衡,我们是否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美元癌症”。
然而,美国财长却故意无视这一点,仅仅鼓吹解决所谓的贸易失衡,可以说是虚伪到了极点。或者说,也是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行为。
当然,贝森特对日本媒体发表的这番言论,或许也是在故意透露一个信号,那就是谁如果满足了他们的条件,那么所谓的“对等关税”并不是没有可能消失。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特朗普既要用关税手段敲诈各国、快速捞钱,同时又要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福利,也就是继续享用美元铸币税,继续用美元潮汐来攫取世界的财富。
需要说明的是,这其中有一点十分关键,那就是特朗普必须要把握好贸易保护与全球化之间“精准”的转换时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但问题是,特朗普真得能做到如此精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