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可信数据空间,需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支撑,形成分布式架构体系。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流通是价值实现的核心环节。为推动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动,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明确分类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及跨境数据空间建设,目标到 2028 年建成 100 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报告提出“1+5+N+1”总体架构,涵盖基础平台、功能模块、应用场景与治理机制。区块链技术因其不可篡改特性,可为数据确权、使用追踪和利益分配提供保障。构建分布式可信数据空间,需建立完善的技术平台、资源体系、应用场景和共识规则,确保数据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共享与价值共创。
技术框架应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与价值共创三大能力。其中,可信管控能力依赖于数据加密、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资源交互能力涉及数据接口标准化与跨链协作;价值共创能力则通过智能合约、激励机制等实现数据贡献者的权益分配。整体建设路径强调技术适配性、系统兼容性与生态协同性,推动数据要素在多领域深度融合与高效利用。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