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8月1日发表题为《特朗普认为自己会赢得贸易战,但是美国会输》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解放日”关税政策100多天后,全球贸易新秩序正在逐渐明朗。这是一种帝国特惠制。加拿大激怒了这位总统,原因之一是其计划承认巴勒斯坦为一个国家,因此它面临着35%的关税。与此同时,为了避开关税威胁,欧盟、日本和韩国都与特朗普达成了协议,承诺开放市场并在美国投资数以千亿计美元,以此换取美国对其出口征收15%的关税。
一种看似诱人的现象正在悄然形成,即美国正在从这一切中获胜。毕竟,总统已设法让他的最大贸易伙伴们达成了协议——利好美国而非贸易伙伴国的协议。金融市场对加征关税不屑一顾,实体经济看似没有受到损害,关税收入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增长。但是,这种想法受到了严重误导。博弈尚未结束,更何况这是一场美国赢不了的博弈。
尽管舆论沸沸扬扬地认为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可这位总统却坚持推进了关税政策。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预计美国的实际关税税率将在8月7日升至18%,几乎是去年通行税率的8倍,回到了大萧条时期的水平。按照“让美国再次伟大”支持者的说法,这是特朗普的胜利,因为美国的贸易伙伴正在承受较高的关税,帮助美国海关每月轻松获得近300亿美元的收入。遗憾的是,这种想法甚至在美国以外的地方也开始流行起来。在欧盟与特朗普达成协议后不久,欧洲各国的反对者哀叹欧盟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对贸易经济学的根本误解。多年的经验表明,关税对商品卖家的伤害不如对买家的伤害大。总统征收的关税越高,美国人民就越难以低价买到商品。尽管外国供应商的降价幅度比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征收关税后降幅更大,但是高盛公司的分析师认为,到目前为止,整整五分之四的关税成本是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承担的。只要问问福特汽车公司或通用汽车公司就知道:这两家汽车制造商估计,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就分别支付了8亿美元和11亿美元的关税成本。
那么,为何经济和金融市场迄今反应平淡?与今年4月的预测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了对今年全球和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尽管自特朗普签署关税行政令以来,标普500指数有所下跌,但仍比“解放日”当天高近12%;美元虽然下跌,但最近几周已经上涨。
答案是,经济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关税生效前的大量库存(推迟了痛苦,但没有消除痛苦)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的异常繁荣。据复兴宏观经济研究所统计,过去两个季度,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本投资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超过了所有消费者支出。一定程度上受此因素推动,股票市场不断上扬。或许,投资者也相信企业会适应关税上调。选择较低关税地区进行贸易转口的驱动力将十分强劲,尽管特朗普发誓要用40%的关税惩罚这种“转运”。一种令人不安的情况也在形成:由于投资者认为总统最终会退缩,所以他们正在鼓励他继续推进。
然而,这么干下去,经济面临的长期成本将会上升。特朗普正以公平之名抛弃对同类商品不问来源统一征税的多边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双边体系,视原产地的不同,产品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税率。新的税率不仅更高,而且几乎会因为任何问题而面临不停的讨价还价。本周,这些问题包括:巴西法院对特朗普盟友的追究,还有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战争。由于关税政策是由一个人单独制定的,因此谈判会受到游说和总统心血来潮的影响。基于特朗普的特质,当他今后受到吹捧时,他会考虑豁免;而当他心生不满时,他会威胁征收关税。
美国消费者将为此付出代价。曾经,由于国内外生产商竞相向他们出售产品,他们的选择太多了。现在,成功的公司之所以成功,不仅因为它们最具创新能力,而且还因为它们最善于利用这套制度。请记住,在这个问题上,齿轮效应在起作用。当(或者更确切地说,如果)美国未来的总统想要将关税恢复到原有水平时,必将遭到美国公司的愤怒游说,它们已经习惯了躲在关税壁垒后面,已在全球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这一切都是有害的。而且,无论特朗普说什么,都毫无公平可言。(编译/郑国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