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业航天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家商业航天企业正密集启动A股IPO进程,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随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越来越多的航天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
商业航天企业密集启动IPO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7月25日与中金公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科创板IPO进程。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企业,是国内最早致力于中大型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公司。公司控股股东为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占公司14.68%的股份。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蓝箭航天以200亿元估值位列第418位,在商业航天领域排名第一。公司致力于构建以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条,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航天运输服务。2023年7月12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成功发射,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江苏屹信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8月1日在江苏证监局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主要从事微小卫星星载测控通信产品及地面测控系统研发。公司控股股东为孙谦,直接持股比例为48.32%,并通过合伙企业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68.12%。
屹信航天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卫星物联网载荷的研发与制造。公司成立7年来,累计交付宇航电子产品已超500套,卫星物联网载荷已应用于国内多个卫星物联网星座。仅2024年,屹信航天已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在低轨物联网载荷领域表现突出。
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三大前沿领域。这一政策调整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商业航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两年被提及,体现了国家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再次提出要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7月31日,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现场签署10项合作协议,涵盖卫星研发制造、商业发射能力建设、星座建设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无锡市依托航空、机械制造、新材料等基础优势,至去年已集聚商业航天企业110家,预计到2029年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国家队"资本也在加大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投资力度。蓝箭航天近期获得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成为该公司历次融资中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一笔。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测试及生产。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