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请点个关注!
美财长公开威胁中国,称如若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将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结果中国还没表态,印度却率先“怂了”,被爆出已经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前段时间,特朗普曾公开威胁,将对继续向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考虑征收100%的关税,原本以为此前中美经贸团队才刚刚达成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的共识,中美之间的关系会有所缓和,但没想到,这边刚谈好,美国财长贝森特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公开威胁中国,称要敢再买俄罗斯的石油,就要向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有趣的是,面对贝森特的威胁,中国都没放在心上,因为当今世界如果只有一个国家不惧威胁,那就是中国;如果只有两个,就加上俄罗斯。果然,几个大国当中印度率先“尿了裤子”,媒体爆出印度国有炼油商已暂停从俄罗斯采购新的石油订单,而持续三年多的俄印能源合作也就此戛然而止。
据了解,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国有巨头,从上周开始就停止向俄罗斯提出新的购油需求。要知道,这些国有公司掌控着印度60%以上的石油加工能力,每天处理约520万桶原油,其中印度石油公司一家就管理着全国一半的炼油厂。
如此大规模的采购暂停,对俄罗斯石油出口无疑是沉重打击。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背后显然有印度政府的授意。
一家印度炼油厂的负责人透露,他们近期一直在等待莫迪政府的行动建议,同时已经开始重新评估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供应渠道。这种"未雨绸缪"的操作,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刺激美国,防止关税威胁成为现实。毕竟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印度在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都与美国存在深度绑定,不愿因能源采购问题与美方彻底闹僵,当然除了不愿,更多的还是不敢。
而在全球地缘政治与能源经济交织下,印度的决策除了外部政治压力的直接作用以外,也有对本国经济利益考量的深层逻辑。
回顾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俄印能源合作曾经历过一段“蜜月期”。当时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俄罗斯石油被迫寻找新市场,印度凭借地缘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那段时间,俄罗斯给印度的原油折扣趋近“骨折”,如此丰厚的价差让印度炼油企业趋之若鹜,俄罗斯对印石油供应量在短短几年内激增了几十倍。但随着国际能源市场格局的变化,这种“甜蜜”正在逐渐消退。
如今,俄罗斯给印度的原油折扣已经大不如前,折扣力度的锐减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石油的吸引力,也让印度企业的采购热情明显降温。当经济激励不再足够强烈时,政治风险的权重自然就会上升,于是美国的威胁恫吓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作用。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印度的这一决策体现了其外交政策中“实用主义”的典型特征。长期以来,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始终坚持“多元平衡”策略,既不愿得罪俄罗斯这个传统合作伙伴,也不想与美国产生直接冲突。在能源领域更是如此,通过多元化的供应渠道保障能源安全,一直是印度能源政策的核心目标。
总的来看,印度国有炼油商暂停采购俄油,是政治压力与经济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全球能源市场动态平衡的一个缩影。这一事件既反映出国际地缘政治对能源贸易的深刻影响,也揭示了能源合作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不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