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组”的传奇始于一个‘矮子’的故事!别误会,这可不是关于矮个子打篮球的传说,而是一个身高不足165厘米的战士,在越战中带领两个“巨人”战士活命归来的真实经历。
1979年,在侦察连的一次任务中,胡亮金被派去带领一个小队伪装成越军,潜入敌后执行任务。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不仅未能顺利通过敌方防线,反而被越军伏击了。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谁能想到,这个“矮子”凭借着敏锐的战术眼光和一份天生的机警,成功将全组人从死神的魔掌中救了出来?这场经历的曲折与惊险,绝不比电影《集结号》逊色!
1979年春初,胡亮金第一次走上战场,任务远非简单——侦察连的任务是让他们穿越敌后,为大部队开辟通道。接到命令后,胡亮金心里充满了疑虑:“凭我这个个头,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吗?”但上级一句话打破了他的顾虑:“你是党员,是狙击手,特等射手,这个任务非你莫属。”于是,他不得不接下这个责任。
身高不到165厘米的胡亮金被选为小组长,而他的队友则是两个身高超过一米八的大个子。胡亮金笑着说:“这组合简直像极了喜剧,真担心敌人一眼就能看穿我们。”然而,接下来的任务挑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当晚,侦察连成员穿上敌人的军装,带上压缩干粮和简陋的装备出发。他们需要潜入敌后,隐蔽行动,因此不得不穿上越军的制服,否则就会成为移动的靶子。夜幕下,穿着越军制服的侦察兵们悄无声息地穿行在山林间。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响声,连喘气都小心翼翼。山路湿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入深谷。
然而,正当他们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这片危险的山林时,前方却突现更大的危机。一条荒无人烟的小路,荆棘丛生,湿滑的路面让人走得极为艰难。队伍小心翼翼地行进,前方的士兵用砍刀开路。这时,突然一阵沙沙的声音传来,一名越军士兵出现在路边。显然他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同伴”,愣了一下后开始打量这些“战友”。
胡亮金的心跳猛地加速,注意到排长正在靠近那名越军士兵,佯装自然地与他搭话。然而,那名士兵显然心生疑窦,回头不断打量队伍。直到排长加快脚步逼近,那名士兵才慌张转身逃跑。排长迅速追上,将他制服。这名士兵挣扎着发出尖锐的叫喊声,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胡亮金心头一紧:“糟糕,敌人可能就在附近!”
排长用毛巾堵住士兵的嘴,将他拖到路边。胡亮金意识到,这个突如其来的俘虏可能暴露了他们的行踪。队伍气氛异常紧张,大家纷纷加快脚步,试图尽快脱离这片危险区域。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进行,侦察连依赖了一张老旧的地图进行路线规划。然而,地图上的信息与实际地形严重不符。迷失方向的他们在密林中摸索了整整一夜,尝试找到地图上标注的道路,却一次又一次地绕回原点。终于,在黎明前,他们发现了一条宽阔的路,但紧接着一场更可怕的意外发生了。
天刚亮,队伍终于找到了地图标示的大路附近,然而,越军的伏击却如清晨的凉风般迅猛。枪声突然打破了黎明的寂静。第一轮射击中,一名战士应声倒地,胡亮金耳边传来“嗖嗖”的风声,一颗子弹几乎擦过他的耳朵。立即,胡亮金迅速卧倒,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旁的广西兵老陈倒地,腹部鲜血直流。
一阵密集的枪火接踵而至,战士们的呼喊、喘息与子弹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战场瞬间变得一片混乱。胡亮金大喊:“趴下,别动!”然而,越军的射击精准无比,仅两轮射击,他们队伍便有十几人倒下。胡亮金意识到,队伍已经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下,而他们所处的位置极为不利。敌人占据了制高点,轻松地从高处发起攻击。
胡亮金迅速冷静下来,环顾四周寻找掩护。就在这时,他发现旁边有一块巨石后方似乎有条被藤蔓遮掩的小道。他低声指挥剩余的队员:“跟我来,慢慢移动。”两人如蛇般贴地缓慢前进,终于爬到巨石后。胡亮金示意队员继续撤离,而自己则留在原地掩护。端起狙击枪,他瞄准隐约露出的敌军火光,屏住呼吸,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敌方的火力暂停了一瞬间,他趁机迅速撤退,与队伍汇合。
回到临时营地,胡亮金看着阵亡的战友,内心十分沉痛。没人能预料到,一次本应成功的任务,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全连对这次任务做出了深刻总结:首先,侦察连伪装成越军的策略虽然高明,但语言不通、行迹可疑,容易引起怀疑;其次,对过时地图的依赖,导致他们误入死路;最后,胡亮金打趣道:“幸好我个子矮,要不然这次真可能回不来了。”尽管大家笑中带泪,但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
胡亮金最终总结道:“这次任务让我们真正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