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一事,让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瞬间紧张起来,该政策将在24小时内正式生效。中国则在这场博弈中顽强抵抗,奋力争取时间,直到最后一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无奈之下未能对中国施加过多压力。
目前特朗普的态度愈发坚定,他明确指出,8月份将是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再不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除了与中国继续谈判,其余国家将不再享有特殊待遇。一旦谈判破裂,关税就会立即生效,相关国家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特朗普此举实际上是试图通过施压来迫使各国让步。
然而,特朗普所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他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多次自我矛盾。尽管他曾表示“绝不延迟”,但最终仍不得不签署行政命令,调延了税率的实施。这种一拖再拖的策略让人们对这一威胁产生了审慎的怀疑,特朗普自然不希望权威受到削弱。
因此,在7月即将结束之际,特朗普急忙宣布与几个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了关税协议。实际上,这些协议往往没有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各方团队大致沟通后,特朗普便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协议的主要内容,似乎就此画上了句号。日本、欧盟和韩国等国的妥协使得谈判最终获得突破,而中国则始终坚持捍卫自身的核心利益,未向美国的压力低头,维护了国际多边贸易的基本规则。
即便特朗普签署了延长关税“休战期”的协议,试图缓解局势,但他依然在不断寻找借口以对中国施加更高的关税。在近期的会谈中,由于中美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美国代表贝森特提出新的问题,甚至直言威胁称,如果中国继续购买被制裁的俄罗斯石油,美国将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媒体表示,他已经给俄乌谈判设定了最后期限,剩余时间仅有10天。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未能实现明显进展,新的制裁将会落到俄罗斯身上。根据特朗普之前提出的制裁方案和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新法案,除了对俄罗斯实施高额关税外,对中国的二级关税甚至可能高达500%。
美国此举显然是有其逻辑的,因为与俄罗斯的贸易额本就微薄,去年仅达到30多亿美元。单独对俄罗斯加征关税未必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美国的真正意图在于切断俄罗斯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业关系。另外,美国以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为借口,企图制造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矛盾,贝森特毫不犹豫地将其称为对“欧洲边境战争”的助长。
面对美国的种种挑衅,中国则表现出了务实与坚定。在7月30日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则明确表示,中国将依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适当措施来保障能源安全。他还指出,关税战没有赢家,依靠威胁和施压无法解决问题。中国持续倡导通过对话与协商来平息争端,但前提是必须相互尊重,以实现互利共赢。
尽管特朗普的签字与否将直接影响中美经贸的未来走向,但中国的合作绝不是妥协,理性沟通也不等同于软弱。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发展,中国绝不会屈从于任何形式的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