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兴高采烈地在推特上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大规模"贸易协议。根据他的说法,日本输美商品的关税将从原定的25%下调至15%,日本还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其中90%的利润归美国所有。
白宫随后公布的细节更是令人咋舌:日本要购买波音飞机,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还要采购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每年还要额外购买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军火。看起来,特朗普又赢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
但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反转。日本首席贸易谈判代表赤泽亮正回国后,面对记者关于协议细节的追问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当被问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的"季度审查"机制时,赤泽直接表示"不记得讨论过此事"。
石破茂(资料图)
这可不是什么小问题,因为贝森特此前明确表示,美国将每个季度审查日本对协议的履行情况,如果特朗普不满意,关税就会重新回到25%。这个所谓的"监管机制"原本是特朗普确保日本履约的王牌,现在却被日本方面直接否认了。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双方连一份共同起草的协议文本都没有。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份所谓的协议,实际上就是双方各自发表了一些声明,连最基本的法律文书都没有。这在国际贸易史上都是罕见的。没有白纸黑字的协议,所谓的"季度审查"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特朗普精心设计的"监管权",就这样被日本方面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它超过了日本全年的税收总额。日方很快就澄清说,这并非政府直接出资,而是包括国有金融机构的投资、贷款和担保在内的一个框架性数字。换句话说,这5500亿美元能不能落实,还得看日本企业愿不愿意配合。至于特朗普吹嘘的"90%利润归美国",日方也表示具体项目的利润分配会有所不同。
在农产品方面,双方的表述也是南辕北辙。白宫说日本要"立即增加75%的美国大米进口",但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却表示,日本可以"自主决定"扩大采购量,而且"不会设定固定配额"。更妙的是,日本计划通过零关税最低准入框架来增加美国大米进口,这意味着他们只是把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份额转给美国,总量并不会增加。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显然与特朗普想象中的"大规模增加进口"相去甚远。
石破茂(资料图)
汽车关税方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虽然综合税率从27.5%降到了15%,但这个数字仍然远高于特朗普上台前的2.5%。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片山正则直言不讳地表示,政府应该继续推动进一步降低关税。
最讽刺的是军购部分。美国宣称日本每年将额外采购数十亿美元的美制军事装备,但日本防卫省官员表示,这些采购其实都在原有计划之内。说白了,日本就是把本来就要买的武器装备,重新包装成"新增采购"来充数。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把戏,让特朗普的"重大胜利"显得格外可笑。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各说各话"的局面?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表演。特朗普需要一场"胜利"来转移国内舆论对他卷入爱泼斯坦案的关注,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他需要那些醒目的数字和夸张的标题,至于具体怎么落实,并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日本方面则希望借此机会缓解美国加征关税的压力,为国内企业争取喘息空间。他们很清楚,只要熬过特朗普的任期,这些承诺很可能就会不了了之。
石破茂(资料图)
现在的问题是:这份协议最终会走向何方?从目前的情况看,它很可能会沦为一张废纸。日本可能会象征性地履行一些条款,比如购买几架波音飞机,稍微增加一些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但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大概率会不了了之。
可惜的是,在这场充满算计的政治表演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规则、信任、共赢——都被抛在了脑后。而日本最终会不会对美国彻底妥协,完全听从美国的话,目前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