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经常变脸,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看似对中国友好的美财长贝森特也露出了两面派的嘴脸。就在前不久,他还频频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合作,计划于8月进行第三轮会谈。然而,在7月21日接受采访时,他却突然转变立场,表示美国并不急于达成贸易协议,反而威胁要对中国采取100%的关税,条件是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难道这就是特朗普为中美谈判准备的“B计划”?
中方自然不会听命于美国的指令。事实上,中方代表早已在德黑兰与伊朗及俄罗斯的代表见面讨论问题,另外,伊朗也将在7月25日与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进行谈判。此前,中美进行了两轮会谈,尤其是达成了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管制的承诺,导致6月的稀土出口量暴增660%。然而,没想到美国却再次变脸。
7月21日,贝森特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公然宣称:“特朗普政府不急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但在两国‘关税休战’到期前,谈判进展顺利。”这种话语显得相当轻松,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辞中的矛盾。大家不忘,早在4月中国对部分稀土物项进行管制时,美国最为急切,力图以此牵制中国。
在得知中方高层即将访问瑞士时,贝森特特意安排了一次偶遇,并通过此机会与中方进行会谈,最终达成了互相取消90%关税的协议。特朗普也利用这一机会,与中方领导人通话,确定了第二轮会谈的基调,从而为位于伦敦的中美第二轮会谈铺平了道路。这一次的成果同样不小——中国放开对美稀土的出口管制,美方取消了4月后的“对等关税”。
不过,这个协议有时间限制,截止日期为8月12日。如果双方要继续保持现有成果,必须在此日期之前达成新的协议。贝森特此时不断放话,表示计划在8月访问中国并寻求进一步合作。然而,没等他动身,他就在国内公开表示,“现在可以讨论其他问题了”。那“其他问题”到底是什么?贝森特迅速给出了答案:“不幸的是,中国是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这个问题。”
此举显然是在将经贸问题进一步升级,涉及到了地缘政治,尤其是中俄、中伊之间的关系。早在7月14日,特朗普就宣布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并表示不仅要对俄罗斯实施这一关税,还要对与俄罗斯进行石油和肥料等贸易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实施“二级制裁”。这条规定的指向非常明确——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仍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除了俄罗斯本身,就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主要国家。
事实上,美国对俄罗斯的逆差大约为25亿,而与中国、印度和巴西的贸易量比与俄罗斯的要大得多。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开始炒作“二次制裁”,并公开提及中国是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这无疑意味着中国可能会成为美国“二次制裁”的目标。
美国的这些言论并不会轻易改变中国的立场。中国对购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的立场早就非常清晰——美国在制裁这两个国家的同时,却因经济利益而眼红,希望能挤入中国的石油市场。而对于美国这些“二级制裁”的威胁,中方的态度则依旧坚定,那就是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决捍卫与其他国家的正常贸易合作。中方表明,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合适的能源保障措施,与美国的“指令”毫不相关。
在贝森特提出“二级关税”讨论的第二天,即7月22日,中方代表已经飞抵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伊朗和俄罗斯的代表进行三方会晤。此次会谈的目的,是为了重申三方协调合作、共同克服伊朗核问题带来的危机。尽管美国和西方国家多年来持续对伊朗施加压力,甚至发动袭击,但伊朗始终坚持其铀浓缩活动仅为民用,不涉及核武器研发,而以色列和美国则始终不予相信。
而在伊以冲突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伊朗态度变得愈加强硬。7月23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色列恢复攻击伊朗领土,德黑兰将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这一表态,显然给了伊朗足够的底气,仿佛在印证毛主席所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深刻含义。
参考信息
观察者网:《美国财政部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中国新闻网:《伊朗称将于7月25日与英法德举行核谈判》
看看新闻:《事关伊核问题!中俄伊在德黑兰会晤 同意加强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