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美国商务部一纸裁定砸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93.5%的反倾销税。叠加原有关税后,实际税率高达160%。这道关税利剑精准刺向电动汽车的心脏——锂电池的核心材料。而最戏剧性的是,特朗普这一“公报私仇”的举措,直接斩断了特斯拉等美国车企的生命线。文件显示,所有中国石墨生产商统一适用93.5%的反倾销税率,即刻执行现金保证金要求。
被针对的石墨产品纯度达碳含量90%以上,涵盖天然、合成及混合材料,正是动力电池阳极的核心成分,背后牵动着价值千亿的电动车产业链。马斯克的困境瞬间爆发。特斯拉与电池供应商松下此前已多次警告:美国本土既无符合车规标准的石墨产能,更缺乏规模量产技术。美国59%的天然石墨和68%的人造石墨依赖中国,2024年进口额高达15亿美元。当商务部国际贸易委员会官员签下裁决书时,硅谷的电池生产线顿时被掐住了咽喉。成本冲击波横扫全行业。
咨询机构CRU集团测算:160%关税将使每千瓦时电池成本增加7美元,相当于“抹去韩国电池制造商一至两个季度的利润”。松下高管坦言,虽然石墨在单颗电池成本中占比不足8%,但整车电池价格可能因此暴涨1000美元以上。更致命的是,联邦政府7500美元/辆的电动车购车补贴即将在9月30日到期,双重压力下市场前景骤然黯淡。短短三个月前,白宫还在为中国石墨“开绿灯”。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签署豁免令,将石墨关税回调至正常水平,官员私下承认:“没有中国的石墨,电池生产线只能停工”。如今政策逆转之快,令车企措手不及。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裁定公布前一天,特朗普还在国际场合释放“即将访华”的友好信号。这种两面手法与其说是经济决策,不如说是政治表演。
马斯克的供应链噩梦成真。为迎合美国电动车补贴政策,特斯拉曾冒险尝试“去中国化”电池方案,结果成本失控、产能滑坡,不得不在今年5月悄然恢复采购中国电池。如今160%关税彻底封死退路,摆在面前的只剩两杯毒酒:吞下中国石墨的天价关税,或改用澳州、巴西石墨承受15%-20%的额外成本。
在这美国电动车的窒息时刻,西屋资源公司被美媒视作“本土希望”,但其亚拉巴马工厂要到2026年才投产,首期产能仅1.25万吨。相较美国年进口18万吨的规模,无异于杯水车薪。更严峻的是,国际能源署报告明确指出:至少在2030年前,石墨仍是锂电阳极不可替代的材料,硅基技术尚未成熟。
而全球产业链必将因此被迫转向。中国负极材料企业已开始行动:贝特瑞进军印尼、杉杉科技布局瑞典,江西某企业8月对欧订单激增45%。而美国车企的阵痛才刚开始——商务部给企业预留的缓冲期内,松下堪萨斯新工厂的电池生产线、LG能源的田纳西基地,都面临停工待料的阴影。当特朗普政府将贸易保护大棒挥向中国石墨时,美国商务部官员或许未曾料到,首先倒下的会是自家新能源产业的支柱。
特斯拉工厂里暂停运转的机械臂、韩国电池巨头财报上消失的利润、消费者手中暴涨的电动车报价,共同构成贸易战最真实的注脚。以关税筑墙者,终将被困在自己建造的高墙之内。当全球新能源竞赛进入冲刺阶段,这道160%的关税壁垒锁住的不仅是石墨,更是美国清洁能源转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