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7月22日上午,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中专场召开。会上提到,市中区首批组建的交银AIC基金、齐鲁新质生产力基金等24亿元基金(群)预计于8月底前全部落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精准、有力的全周期金融保障。
市中区委副书记、区长孟庆顺表示,今年是工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决胜收官之年。市中区将大力弘扬惟实励新精神,进一步聚焦全市“13+34”标志性产业链体系,立足市中区“3+2”主导产业定位,坚持生态、载体、场景、基金“四轮驱动”,用好“两张网”资源,加速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都市工业市中样板。
以生态建设推动产业聚合
紧扣“聚焦高端、沿链聚合、做优生态、集群发展”思路,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打造根植性强、竞争力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场景招商、资本招商,重点培育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电力战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之间协同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的深度融合。预计202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将突破240亿元,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60%。
以载体支撑构筑产业高地
依托“一区多园”布局,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积极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聚力打造济南都市工业承载区。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项目带动、优化全程服务,充分发挥中心城区要素汇集、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园区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率先在全市推动M9产业用地落地,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标准构建中心城区内产业聚链、技术融创、人才汇智、生态友好的新型产业园区,奋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高度适配的现代化产业新高地。目前,正以党杨路为轴线,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5个新型产业园区,持续塑造市中产业竞争新优势。
以场景赋能驱动智造升级
坚持以场景牵引、需求导向为路径,深化实施“工赋泉城”行动计划,推动成立应用场景研究院,系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与场景创新。大力推进“千兆城市示范区”建设,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和规模化应用。持续强化校地企协同,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高效转化,推动机器人、确定性网络、大模型等更多“硬科技”落地专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深化“上云用数赋智”,“一业一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聚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晨星工厂、5G全连接工厂,加速人工智能在智慧教育、智慧医养等领域的“AI+”场景落地,预计2026年,累计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5个以上。
以基金带动激发产业动能
充分发挥基金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聚焦全市重点产业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基金资源,精准匹配项目需求,引进头部投资管理机构,实现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的有机统一。目前已与交银资本、国科资本、济钢基金等12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意向,计划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低空经济专项基金等5类基金,储备总规模突破80亿元,加速打造“百亿级基金群”。首批组建的交银AIC基金、齐鲁新质生产力基金等24亿元基金(群)预计于8月底前全部落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精准、有力的全周期金融保障,全面解决产业发展现实需求。
当前,市中区工业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和新型产业园区的协同驱动下,已阔步迈入发展新阶段。乘着工业强市的东风,坚信市中区都市工业必将加速崛起,未来定将成为引领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