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业机器人淘汰赛下生存现状:IPO、卖身与自救
创始人
2025-07-22 13:07:54
0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作者 | 刘芬 编辑 | 蒋诗舟

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加速“洗牌”,涌现一波上市与并购热潮。

一面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一哥”埃斯顿6月赴港,寻求“A+H”上市;翼菲科技、斯坦德机器人,争相叩关港交所。另一面是,业绩承压下,股东减持套现、企业甩卖资产、投身巨头麾下,连亏三年的上海机器人龙头新时达卖身海尔,便是典型。

早前四月,稳居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瑞士巨头ABB,也突然宣布拟分拆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以更好地实现业务聚焦与资金分配。对比来看,其机器人业务占主要收入构成的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事业部,不论是全球订单量还是营收,在过去两年均大幅收缩。2024年,ABB机器人业务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二,实现营收23亿美元,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仅12.1%。在中国,同年其出货量仅排第六。

这背后是市场格局的剧烈重塑:中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市场,201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比仅28.6%;到了2024年,国产品牌占国内市场份额已过半。其中,埃斯顿、汇川科技、埃夫特等国产品牌快速崛起,与发那科、ABB、安川电机、库卡“四大家族”形成竞争之势。就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出货量看,国产厂商在前十名中占5席,埃斯顿、汇川科技、库卡(已被中国企业美的收购)、埃夫特、新时达,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第八、第十名。

但市场需求增速并未匹配企业扩张速度,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眼下整体呈“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怪象。随着下游需求放缓,供需失衡加剧,竞争者大量涌入,价格战愈演愈烈,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一些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亏损加剧、资金短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补血”求生之外,不乏厂商发力出海和攻坚“卡脖子”技术,向高端市场寻突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寻找增长点,设法拉开与同行间差距,实现自我“造血”。

一、普遍亏损,扎堆IPO,部分企业“卖身”离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十多家机器人企业启动赴港IPO。其中6月是递表高峰期,仅6月最后一周就有埃斯顿、斯坦德、翼菲科技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递表港交所。在A股市场,埃斯顿、埃夫特、汇川技术、新时达、新松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整机企业已上市;6月30日更新招股书的节卡机器人,于7月18日披露回复科创板第二轮审核问询;确定上市辅导的遨博迟迟未递表。

工业机器人IPO企业中,仅节卡机器人在2024年实现盈利,其他3家赴港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埃斯顿亏损最大。当前,港股18C章为未盈利企业提供了快速上市通道。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一哥”埃斯顿营收稳居第一,分别为38.81亿元、46.52亿元、40.09亿元,但2024年营收较上年下降13.8%。此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1.35亿元、-8.10亿元,2024年同比下滑700.1%。

同期,节卡机器人分别实现营收2.81亿元、3.5亿元、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3.57 万元、-2854.73万元、622.8万元。斯坦德、翼菲智能业绩表现相近,年营收持续增长但不足3亿元,且一直未实现盈利。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分别亏损1.28亿元、1亿元及4514.4万元,三年合计亏损近2.73亿元。翼菲智能分别亏损5755.3万元、1.11亿元及7149.5万元,三年合计亏损近2.4亿元。

据了解,目前部分传统行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已近饱和,新兴行业尚在起步,近两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产能相对过剩。为充分利用产能,企业不得不增加订单量,加大研发、市场推广等投入,同质化和竞争者涌入加剧“内卷”,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2024年,埃斯顿整体毛利率为29.57%,同比下降2.36%。埃斯顿称,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推进大客户战略,平均销售价格有所降低,加之产能提升使得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增加,造成毛利率一定程度的下滑,同时收入实现不及预期,导致公司产生较大的经营性亏损。

四家企业中,节卡机器人毛利率表现最佳。2022年至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的毛利率分别为12.9%、31.6%、38.8%;翼菲智能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节卡机器人毛利率分别为47.23%、45.28%、53.52%。其中,整机业务和系统集成业务的毛利率不同,不同企业对业务占比各有侧重。

对比来看,埃斯顿的七成以上收入来自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斯坦德机器人、翼菲智能仍以销售机器人解决方案为主。2024年,斯坦德机器人近九成收入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单体机器人整机和其他相关产品的收入占比仅9%;同年翼菲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营收占比达79.2%,机器人本体业务占比20.8%。与之相反,2024年节卡机器人的机器人整机收入占比达93.63%,机器人系统集成收入占比3.42%。

业务拓展与产能消化,亟需企业持续拓展现有客户和增量客户的订单。基于大客户战略,在手订单持续释放,但部分企业面临主要客户集中风险。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翼菲智能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过半,分别达83.3%、60.7%及50.1%。埃斯顿、斯坦德对大客户依赖程度加大,尚未面临过度集中风险。其中埃斯顿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16.4%、19.7%及25.1%,斯坦德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26.0%、36.8%及41.3%。节卡机器人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分别为46.70%、41.43%及26.04%。

在国内市场,2024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第二,汇川科技紧跟其后。从财报看,汇川技术2024年以370.41亿元总营收超越埃斯顿,但同期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仅11亿元,规模处在爬坡中。多业务驱动下,汇川科技净利润虽同比下滑9.62%,仍达到42.85亿元,高现金流与研发投入支撑其与埃斯顿展开长期较量。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末,埃斯顿资产负债率81.34%,总负债82.4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81亿元。与之相比,同期节卡机器人的资产负债率仅为20.06%,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7亿元。斯坦德、翼菲智能现金流更告急,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835.8万元、2289.5万元。

相比A股其他整机上市代表公司,斯坦德、翼菲智能、节卡机器人处在市场开拓阶段,总体营收规模仍较小。2024年,新松机器人、新时达、埃夫特的营收分别达到41.38亿元、33.57亿元、13.73亿元,不过三家企业亦在亏损。

为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一些公司出售子公司股权“瘦身”。比如,今年6月,埃斯顿宣布以9400万元价格出售参股公司扬州曙光20%的股权。7月,埃夫特表示子公司拟600万欧元出售GME22%股权,以进一步聚焦资源,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减少亏损业务单元。

另外,也不乏企业直接“卖身”离场。新时达曾4.9亿元出售子公司广东众为兴100%股权给东莞市新锋管道燃气,以缓解现金流压力,但未大幅改善公司发展。今年6月,在机器人赛道频频布局的海尔,宣布以超 25 亿元收购新时达完成股权交割。这家连亏三年的工业机器人龙头,成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一员。海尔控股后,新时达管理层“大换血”,海尔老将展波于7月当选新时达新任董事长。有人士分析,控制权转让预计为创始人纪德法家族带来超10亿元套现收益。

早前,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股权就被一些国产巨头相中,美的斥资292亿元收购德国库卡94.55%股权,上海电气花费30.82亿元收购发那科机器人部分股权。如今,跨界者同样瞄准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谋求新增长机会。今年5月,炊具大王爱仕达宣布收购浙江钱江机器人7%股权,将共计持后者97%股权;自动驾驶企业知行科技收购出手小工匠机器人大部分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二、避免低端内卷,企业如何突围?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库存和行业淘汰赛的关键阶段,企业盈利空间还在进一步被压缩。

据高工机器人统计,2025年上半年,部分头部厂商面向汽车、3C等行业大客户的供应价再创新低,如SCARA机器人单台价格下探到了万元水平,一年时间降幅达50%;6kg负载六轴工业机器人价格达到2万多元;部分协作机器人厂商产品底价已低于2万元/台。

万联证券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三重跃迁”:下游需求层面,从汽车独大到新能源、电子、医疗多行业爆发;技术破壁层面,从组装集成到核心部件自主攻关;全球化突围层面,从国内市场主导到出海抢夺高端市场份额。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任务仍是突破“卡脖子”部件、避免低端内卷,向“高精度-高柔性-高智能”方向升级,夯实全球智造领导力根基。

以高端工艺应用和出海促增长、保利润,成为不少企业的迎战策略。根据埃斯顿最新财报预告,2025 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望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全球化业务,继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及出海业务。2024年,埃斯顿境外销售收入为13.7亿元,同比下滑14.1%,占总营收的34.16%。2025年,埃斯顿表示将继续拓展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关注新能源汽车、锂电设备商等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机会。

其他三家IPO企业仍主要依赖内需市场,但斯坦德的出海步伐加快。2022年、2023年及2024年,面向中国内地以外的客户(例如日本、越南、泰国、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的销售额,分别占斯坦德总收益的10.2%、12.5%及24.1%。2024年,翼菲智能的海外收入占比仅为9.5%,同年节卡机器人境外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3.99%。

从研发投入看,埃斯顿2024年总研发投入约5.03亿元。2022年至2024年,节卡机器人研发费用也逐年上升,分别为 4750.92万元、7312.89万元、 8623.16万元,占当年营收的16.92%、20.92%、21.53%。同期斯坦德、翼菲智能的研发投入占比有所下降。2024年,斯坦德研发费用为3661.1万元,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57.7%降至2024年的14.6%;翼菲智能研发费用为3870万元,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21.1%降至2024年的14.4%。

不过,两家企业都于今年发力布局具身智能。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截至2024年底,按销量计算,斯坦德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5月,其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6月,总投资5.2亿元的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浙江绍兴上虞曹娥江经开区,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

此外,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均通过合作或自研的方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6月,埃斯顿对外披露,参股的埃斯顿酷卓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其中全身一体化的关节模组皆由埃斯顿酷卓全自主研发。

选择拥抱AI技术和具身智能突围不易。近年来,本田、波士顿动力、优必选、达闼、特斯拉、小米、三星、宇树、智元新创等国内外企业,均陆续开始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多位受访者直言,未来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壁垒在于大模型的加持。而在硬件方面,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供应链的成熟均需要时间。

赶在节卡机器人与遨博智能之前,越疆科技已抢先摘取“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若成功IPO,A+H将迎来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翼菲科技或成港交所“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斯坦德或成港交所“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谁能抢先一步上市,留待后续观察。

相关内容

市北高新:参股浦江数链深化...
证券之星消息,市北高新(600604)07月2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
2025-07-22 18:07:36
加密货币钱包最新动态:监管...
币界网7月22日讯,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环境迎来重大突破。随着多家上市...
2025-07-22 18:06:14
原创 ...
据路透社近期报道,美国商务部拟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93.5%反倾销税...
2025-07-22 17:39:53
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10...
观点网讯: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
2025-07-22 17:39:15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申请基于区...
金融界2025年7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国移动通...
2025-07-22 17:38:54
上证可转换债券指数上涨0....
金融界7月22日消息,上证指数高开高走,上证可转换债券指数 (上证...
2025-07-22 17:12:42

热门资讯

嘉实基金旗下嘉实现金宝货币A二... 截至2025年6月30日,嘉实基金旗下嘉实现金宝货币A(003460)期末净资产28.58亿元,比上...
富国基金旗下富国天时货币B二季... 截至2025年6月30日,富国基金旗下富国天时货币B(100028)期末净资产13.43亿元,比上期...
中邮基金旗下中邮货币B二季度末...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邮基金旗下中邮货币B(000580)期末净资产9.55亿元,比上期减少2...
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0... 智通财经获悉,截至2025年7月22日收盘,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03033)规模501.23...
ETF主力榜 | 沪深300E... 2025年7月22日,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SH)收涨1.01%,主力资金(单笔成交...
威顿晶磷启动IPO辅导近两年,... 瑞财经 王敏 7月22日,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顿晶磷”)披露关于首次公开发...
加密货币钱包最新动态:监管政策... 币界网7月22日讯,美国加密货币监管环境迎来重大突破。随着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重大比特币财库战略,加上监...
市北高新:参股浦江数链深化区块... 证券之星消息,市北高新(600604)07月22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原创 特... 据路透社近期报道,美国商务部拟对中国阳极级石墨征93.5%反倾销税,叠加后关税达160%。中国外交部...
海富通基金旗下海富通瑞利债券二...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富通基金旗下海富通瑞利债券(519226)期末净资产36.07亿元,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