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美国再次挥出关税大棒。但这次是打在中国身上,疼在自己身上。
本月17日,美商务部宣布决定将对从中国进口电池关键材料——石墨,加征高达93.5%的反倾销税。理由是这些材料受到“不公平补贴”。
【美国对中国石墨关税加到了160%】
今年5月,美商务部就已经展开了对包括石墨、硅在内的中国活性阳极材料的反补贴调查,并在初步裁定中指出,有两家中国企业的补贴率高达700%以上,其他企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府扶持。声称必须采取“强硬措施”。
据美方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联盟测算,新关税叠加现有税率后,对中国石墨征收的实际关税总额将高达160%。
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吓人,但实际上,美国的这记“反补贴”耳光,不仅打不到中国的痛处,反而像是在自己脸上猛扇了一巴掌。
要知道,石墨虽然不如锂、钴那样被大众熟知,但它可是电动车电池中的关键阳极材料。一个常识是:没有石墨,就没有现代锂电池。数据显示,目前一块标准的动力电池中,石墨的用量是锂的10倍以上。
而中国,恰恰是全球石墨产业的绝对主导者。美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的18万吨石墨产品中,有超过70%都来自中国。其中天然石墨的进口量有59%来自中国,人造石墨更是高达68%。
而且要注意的是:电动车使用的并非“原矿石墨”,而是经过高纯度提炼、高温煅烧、化学处理后的精炼石墨。这一产业链条极为复杂,对技术、环保和规模的要求也非常高,而当前世界上具备完整石墨精炼能力和产业链闭环的国家,只有中国。
【美国电动车企离不开中国石墨】
换句话说,即便特朗普将关税加到了160%,但还是没办法切断美企和中国之间的石墨供应链。
另外要补充的是,电动车电池的成本虽然只占整车成本的30%——40%,其中石墨只占电池原料的不到8%。但可别小看这8%。
我们前面也说了,石墨是电池必需材料,而且对品质要求也非常的高。也就是说,如果石墨的价格在关税影响下翻倍,整个电池的成本就有可能被抬高1000美元以上。这意味着,整车的制造成本将直接上扬近10%,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对电动车的税收补贴政策,也将于9月底终止,到时候美国消费者最多可享受的7500美元购车补贴,就要被叫停取消。换句话说,美国的电动车成本上升的同时,其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也在流失。
可想而知,到时候肯定有不少消费者会放弃对电动汽车的购入,转而投向价格相对更便宜的燃油车。对美国电动车企来说,这无异于一记杀伤力极强的“双杀”。
而最可笑的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美国政府自己。
据彭博社报道称,特斯拉和日本松下等主要电池供应商曾多次试图阻止美方的裁定,它们明确表示,以美国本土目前的石墨产业,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产能方面都无法与中国比较,更无法满足美企当前的需求缺口。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疼的是美国自己】
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美国国内也在尝试发展石墨产业,但无论是在产量上还是在产品品质上,都无法与中国形成替代关系。更何况,电动车所需的精炼石墨并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而是需要复杂化工工艺和完整产业链配套。
目前的局面,就好比美国往自己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还扭过头问中国“疼不疼”。
而从中国的层面来看,美国此轮加税反倒是帮了我们一把。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美国此次加征关税无疑是给全球产业链“提了个醒:中国在关键原材料领域的重要性根本无法替代。如果没有中国的配合,任何想在短期内重塑新能源供应链的国家,几乎都将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泥潭。
这也正是为什么,即便特朗普摆出“经济战”的架势,美企依然强烈反对。无论是特斯拉、福特这样的整车厂,还是松下、LG这样的电池巨头,他们都清楚:真正离不开的,不是补贴,而是中国。
特朗普的政策逻辑看似强硬,实则浮于表面。他高估了美国产业的自给能力,却低估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
这场关税游戏,美国或许能打赢“面子战”,但代价是“里子”丢光。而中国,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只需稳住优势,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坐看对手“自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