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特朗普政府16日宣布对150多个国家统一征收10%-15%关税,理由是这些国家“贸易量不大”。这一政策被视作美国在8月1日谈判截止日前的强硬施压手段,试图通过批量征税迫使各国加速接受美方条件。
美国把贸易伙伴分成了好几个等级:对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维持25%以上关税并展开谈判,对150余个中小国家则拟统一征收10%-15%税率。这种区别对待凸显单边主义策略,既想通过批量征税提高谈判效率,又能向未妥协国家施加集体压力。
印度代表团7月17日抵美展开第五轮谈判,目标是将26%的拟征税率降至10%以下,低于印尼现有的19%。印方愿在工业领域让步,但拒绝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试图通过关税优惠增强对美出口竞争力,巩固其在东南亚市场的优势地位。
欧盟官员谢夫乔维奇16日赴美谈判,面对美国30%的关税威胁,内部意见不一。法国等6国推动启用“反胁迫工具”,拟对美科技巨头征税、限制美企投资,涉及金额达720亿欧元。尽管部分成员国倾向继续谈判,但反制措施的筹备显示欧盟对美谈判底线的强硬态度。特朗普明确表示可能维持对日本25%的关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与美方通话重申立场。日本首相石破茂称谈判“一定成功”,但国内机构指出日本可用于谈判的筹码有限,短期内难以改变美国对其高关税政策,本土产业面临成本飙升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