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新世纪的前十年,西藏上空的态势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攻不得,守不住。
回顾1962年,中国在地面作战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印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为何一到空中,局势却发生了逆转?其实,这个差异的根源并不复杂,关键在于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
首先,飞行员们需要理解,高原飞行与在平地开车上坡,完全是两个不容忽视的概念。青藏高原的海拔常年居高不下,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稀薄,气压只有海平面的一半多。对于飞机来说,这意味着发动机因缺氧而推力减弱,最多能少掉三分之一。升力随之降低,飞机的爬升能力和机动性能均受到严重影响。这就导致我们的飞机,即使满油起飞,能够顺利起飞已是难得,别谈满载武器执行任务了。
中国的机场,如拉萨贡嘎、日喀则等,海拔动辄三四千米。而印度的机场,如提斯浦尔、贾布瓦等,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平原地带,海拔仅百余米。由此造成的先天地理劣势,仿佛一只无形的巨手,紧紧扼住了中国空军的喉咙。
尽管如此,装备上的差距也是不可忽视的。那时的中国航空工业仍在艰难发展,且与苏联的关系早已破裂,技术合作几乎没有了支撑。中国空军的主力飞机,歼-6与歼-7,实际是仿制自苏联五十年代的米格-19和米格-21。这些飞机性能本就有限,再加上高原作战环境,战力大打折扣。
歼-6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六爷”,它是一款格斗机,擅长近距离空战,但在高原上飞行,爬升到作战高度往往需要十几分钟,而且速度和航程都严重受限。对比印度空军,他们早早就获得了米格-21,并且在后续引进了米格-23、米格-29,甚至从法国购买了“幻影”2000。装备上的代差明显,而印度的飞机在高原上能够快速适应,我们的歼-6却显得力不从心。
再看我们的歼-7,尽管相比歼-6稍具优势,但依旧在高原起降时面临重重困难,根本无法与印度的先进战机相抗衡。更为致命的是当时的航电系统,雷达技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飞行员依靠肉眼进行空战。可是,在高原上,云层和雪山是天然的掩护,敌机早已通过雷达锁定你,而你却只能被动应战。
这种“看得见敌机,打不着”的窘境,是那个时期最真实的写照。印度空军时常沿着实际控制线飞行进行侦察、挑衅,而我们只能在地面雷达屏幕上无力地看着这些“光点”来去自如。即便我们的飞机起飞,也常常无法接近敌机,更遑论拦截。这就是“守不住”——真正的“守不住”。
幸运的是,新世纪的到来为这种局面带来了转机,而这个转折点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装备便是——宋文骢院士和他的歼-10战斗机。
2003年,歼-10正式服役。作为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凭借其卓越的鸭翼布局和强大的机动性能,很快在空军中赢得了“猛龙”的美誉。它的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了高原环境下的作战需求。尽管涡扇发动机的研发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困难,但最终成功确保了歼-10能够在高原上拥有足够的动力,能够在相对恶劣的气候中维持良好的作战状态。
当歼-10首次部署到西部战区时,西藏上空的攻守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中国飞行员终于有了与印度“幻影”2000和米格-29抗衡的利器——歼-10。这意味着,中国空军终于重新获得了主动权。
然而,光有先进的战机还远远不够,后勤保障体系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自2000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推进西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青藏铁路的通车,便是其中一项标志性成就。这条铁路不仅为经济发展和旅游提供了便利,更为军用物资的运输提供了坚实保障。航空燃油、弹药、备件等物资,能够及时运送至高原,解决了高原机场的“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西藏的一批新建和扩建机场,如日喀则、阿里昆莎等,也在现代化改造中崭露头角。它们的设计标准远远超越了过去简陋的临时机场,且具备了更强的保障能力。如今,飞机从阿里昆莎起飞,仅需几分钟便能赶到边境争议地区上空,告别了过去需要长时间飞行才能到达前线的困境。
如果说歼-10是中国空军反攻的号角,那么歼-16和歼-20的出现,便是游戏规则的彻底改变。
歼-16被称为“炸弹卡车”,是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机,具备了巨大的航程和强大的载弹量,能够携带空对空、空对地各种武器,并且装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在高原上,歼-16的作战半径足以覆盖印度北部的大部分战略目标。
更让人震撼的,是歼-20的出现——这款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投入使用,令中印空中对比的代差瞬间拉开。歼-20的隐身性能使得敌方雷达难以发现,而它的机动性与火控能力则让敌机毫无反击之力。如今,歼-20已常态化部署在西部战区,并且在执行任务时,它可轻松监视印度每一架飞行器的动向,尽享空中优势。
今天,歼-16和歼-20的强大性能,令印度空军的苏-30MKI和“光辉”战斗机等装备几乎无法抗衡。即便印度从法国购买了36架“阵风”,面对中国先进的战斗机,它们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四十年前,我们的飞行员驾驶歼-6眼睁睁看着印度战机在边境上空巡航,感受到无尽的屈辱与无奈。而今天,歼-20在喜马拉雅山巅自由翱翔,俯瞰南亚大地。中国空军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作战体系,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机相互配合,令敌人无可奈何。我们不仅能够“守住”,更能主动出击。
从曾经的被动挨打,到如今的主动出击,这背后凝结着几代航空人的奋斗与汗水,也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