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二级关税”实际上是出于两个战略目的。其一是为了向印度发出警告,因为印度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最大俄罗斯石油买家;其二则是试图通过此举对中国施加压力,进而挑起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矛盾。然而,最终美国的这两个目的并未实现,反而激起了中国的反制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美国芯片的出口。特朗普在推行极限施压和制裁的过程中,也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果。
首先,谈到美国对印度施压的失败,可以从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的事件看出。这一事件的广泛关注,实际上间接导致了印度政府的抵制。在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印度时,印度方面感到相当紧张,因为仅仅几天后,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征收25%的关税,并且以“罚金”作为对印度与俄罗斯之间军售的惩罚,再次凸显与俄罗斯的关联。因此,印度不得不认真对待贝森特的威胁。特别是在当地时间1日,特朗普透露得知印度并没有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消息时,他对此表示满意。这一言论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施压,给印度提供了一个“台阶”,以便其可以选择公开表态。然而,印度最终并没有屈服。
印度之所以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印度不像日本那样是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体,其对美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其次,印度的核心利益得到了豁免。印度向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电子产品、药品和珠宝,其中珠宝没有被豁免,但电子产品和药品都获得了豁免,这些都是印度维持立场的底气。此外,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关系是长期稳定的,印度每日需要消耗大约550万桶石油,其中四分之一依赖俄罗斯供给。与俄罗斯的合作早已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军工和军售。莫迪在2日呼吁支持“印度制造”并提倡国货,显然是在回应外界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反击则更为果断。英伟达的约谈主要是因为美国芯片可能存在“后门”问题,这一问题起源于美国议员的不慎言论,但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坚定立场。黄仁勋曾三次在中国表示,苹果等电子产品的市场在中国独一无二,为了在中国市场销售芯片,英伟达将竭尽全力。然而,美国政府的干预却让原本顺利的合作陷入困境。中国针对H20芯片的限制,反而没有太大心理负担,因为H20本身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制的“阉割版”H100芯片,并非中国的必需品。通过这一事件,中国更加坚信芯片背后的“后门”问题,也加速了自主芯片研发的步伐。
芯片作为设备的核心组件,其背后潜藏的“后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通过“后门”,厂商可以远程操控设备,窃取机密信息,甚至可以停止设备的运转,这对于医疗设备和车载设备等领域来说,可能带来致命的安全威胁。因此,中国加大了对国产芯片的投入和研发。经过“芯荒”的洗礼,国内的算力芯片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比如,昇腾384超节点通过16个机柜组成的高带宽互联,已经可以满足大规模大模型训练的算力需求,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为我国建立了坚固的硬件安全屏障。目前,昇腾芯片2025年出货量预计将超过70万片,国内的芯片生产能力也逐步提升。
另外,国内的国产GPU也在快速追赶国际标准,像沐曦的曦云C600就是一款具有大容量存储和多精度混合算力的高可靠算力平台。它专为金融、政务等领域设计,填补了国产高端GPU在核心应用场景中的空白。此外,龙芯3C600处理器也突破了自主设计指令系统和架构,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如今,国产芯片市场份额已超过30%,相比2018年仅占据极小比例的市场份额,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依赖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稀土不仅具有民用价值,还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中国已对部分军用稀土进行出口管制,而美国军方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越来越显得无法回避。近期,美国五角大楼急忙购买了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的优先股,试图保证稀土供应。但这一行为却被外界认为是对市场竞争的一种干预,可能造成不公平竞争。
中国则明确表示,稀土的出口管制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并履行国际义务。而对于美国的威胁,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胁迫和威胁无法解决问题。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中俄关系长期稳固且双赢,任何第三方的干预都无法改变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