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克兰局势日益恶化,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彻底破裂。他公开抨击普京,毫不客气地表示:“普京白天说话温和,但晚上却在轰炸无辜的人。”这样的言论充分显示出特朗普对普京不再留情。
在这样的局势背景下,一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斩首行动”正式启动。如同参考消息在7月15日所报道的,特朗普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100%的关税,并向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同时仅给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和谈留下短短50天的期限。
实际上,在美俄贸易几乎归零的现状下,100%的关税可谓是一个空洞的威胁,真正有杀伤力的则是所谓的“二级制裁”。这意味着将会对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仍在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巨额关税,从根本上切断普京的战争资金来源。特朗普还威胁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同样征收高达100%的关税,分析人士指出,这将使来自中国、印度和土耳其的进口成本倍增。
这三个国家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同时仍然向俄罗斯购买石油,数据显示,中国、印度和土耳其共占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72%。若此项制裁一旦实施,俄罗斯每天将面临超过6亿美元的损失。美国驻北约大使惠特克直言:“若要重创俄罗斯,就必须制裁中国和印度,”这些话暴露了美国的“借刀杀人”策略。印度智库则发出警告称,如果印度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莫迪政府很可能会面临油价暴涨引发的“2亿人抗议潮”。
然而,特朗普也必须认真考量对中国征收高关税的代价,毕竟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栽过跟头。目前的美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民众对特朗普政府的愤怒和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印度正计划依照《联合国宪章》第50条控诉美国的单边制裁,这将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影响;而巴西则联合三十多个国家向世贸组织提出仲裁请求,土耳其还威胁要关闭美军在其境内的因吉利克空军基地,以迫使特朗普收回措辞。
从俄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来看,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俄双边贸易额几乎暴跌了98%。到2025年上半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预计仅为18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粮食和药品上,传统的关税制裁措施已显得不再有效。
若特朗普希望真正撼动俄罗斯,最终还是需要采取军事手段。他已经表态,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这笔武器费用将由北约国家承担,而不是由美国纳税人出资。北约秘书长吕特指出,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和加拿大皆有意参与“重新武装”乌克兰的计划,预计将向乌克兰提供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多种武器装备,以增加俄罗斯军事行动的难度。
特朗普此番高调宣布向乌克兰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但却要求德国、加拿大等七国全额承担费用,美国只负责协调运输。过去三年中,德国已交付了4套爱国者系统,现在库存告急;与此同时,希腊被要求抽调自国防御装备,这引发了军方的强烈反对。
有人提出,援助乌克兰的武器可以采用“采购-租赁-报销”的模式,即盟国首先垫资,后续由乌克兰来偿还这些武器费用,或者直接从对俄的冻结资产中扣除相应金额。客观来看,特朗普所发出的“最后通牒”实质上是一场豪赌,他希望通过制裁中国和印度来换取普京的屈服,并用北约的资金来支持美国的军火商。然而,普京显然还掌握着底牌,莫斯科与平壤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
无论关税是否最终落地,真正的输家似乎已然注定,欧洲将承担为乌克兰提供帮助的庞大费用,而美国的霸权也在其自我施加的制裁之下出现了裂痕。特朗普这一通牒,或许真的是为单极世界的终结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