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业绩巨变后,东海证券又面临证监会罚单,筹划三年的IPO更添不确定性。而作为保荐机构,东海证券保荐的IPO在审项目已完全清零。
来源:摄图网
十年前的重组项目招致6000万元罚单,主办人全部离职
7月7日,东海证券(832970.NQ)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场历时两年多的调查进入尾声。
证监会查明,东海证券在担任*ST金洲(000587.SZ,已退市;曾用简称:金叶珠宝、金洲慈航)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独立财务顾问时,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具体包括:未为尚未完结的持续督导工作重新指定财务顾问主办人;未审慎核查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未保持职业怀疑,未对标的公司业绩承诺实现情况进行充分核查和验证。
证监会认为,东海证券在独立财务顾问业务中未勤勉尽责,决定没收业务收入1500万元,并处以4500万元的罚款。
本次处罚要追溯到10年前。2015年,当时的金叶珠宝计划收购丰汇租赁90%股权,交易对价接近60亿元。同年10月,该笔重大资产重组获得证监会批复,次月丰汇租赁90%股权就变更登记至上市公司名下。
然而,重大资产重组文件存在重大遗漏。2014年丰汇租赁与关联方发生了提供资金、咨询服务、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与回购等交易,金额超过12亿元,占丰汇租赁当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7%,但重组文件未予披露。
进入上市公司体系后,丰汇租赁在2015至2017年的业绩承诺完成率分别为111.47%、111.95%、84.47%,三年累计完成扣非归母净利润20.70亿元,较承诺数仅高2.34万元。东海证券发表核查意见,认为补偿义务人不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但事实上,丰汇租赁2017年存在虚增咨询服务收入、虚假债权收益权转让、虚增利息收入等造假情形,借此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
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对该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经办律所海润天睿、重组项目及年报审计机构大信所下达监管处罚,处罚力度同样为“没一罚三”。海润天睿被没收业务收入84.91万元、罚款254.73万元,大信所被没收业务收入275.47万元、罚款826.42万元。
根据十年前的重组文件,东海证券当时指派的项目主办人为周增光、陈翔,协办人为朱科松。2016年底,钟祝可接替陈翔担任项目持续督导财务顾问主办人。
如今在中证协从业人员登记平台中,已查询不到“周增光”“朱科松”的信息,东海证券也没有叫做“陈翔”的从业人员。而“钟祝可”已经成为保荐代表人,供职于国泰海通。
不过,“周增光”可能跳槽去了某上市公司。该上市公司招股书披露,副总经理、董秘周增光自2011 年至 2017 年历任东海证券投资银行部高级项目经理、业务董事、总经理助理,2017 年进入该公司任财务总监。2024年7月因董事会换届,周增光改任董事长助理和投资者关系总监。
东海证券IPO岌岌可危,在审首发保荐项目归零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六类情形,包括“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
随着此次证监会处罚出炉,东海证券的IPO之行可能要暂时画下句号。
东海证券早在2022年3月就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计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并选择了头部券商中信建投“保驾护航”。在经历了三年、共12期辅导后,2025年4月中信建投发布了最近一份东海证券辅导工作进展报告,辅导人员已由最初的8人缩减至5人。
事实上,东海证券2023年突现业绩巨亏,IPO早已岌岌可危。
当期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超过60%,由前一年的16.82亿元跌至6.50亿元,毛利率为-96.17%,录得归母净利润-4.9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5.06亿元。
2024年公司回归盈利,本期营业收入为14.69亿元,毛利率回正至3.42%,录得归母净利润0.2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26亿元。不过,这一净利润规模在当前的主板IPO审核中恐怕已经拿不出手了。
年报显示,证券经纪业务、期货业务、信用交易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东海证券的前五大收入来源。其中,证券经纪业务、期货业务收入在2024年分别同比上涨了18%和40%,毛利率亦有所提升。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本期下降最多,同比跌幅接近39%,主要由于证券保荐与承销业务收入减少。
股权业务方面,2024年东海证券仅完成一单股权承销项目,为1月上市的再融资项目,IPO项目则交了白卷。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2023年以来仅有3单东海证券保荐的IPO项目获得受理,目标板块包括上交所主板和创业板。其中一家在2023年成功上市,一家同年撤回,“独苗”安顺控股也在今年2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至此,东海证券已无在审的IPO保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