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公开发布了一段罕见的视频,展示了解放军歼-20战机与外国军机在东海上空的紧张对峙场面。画面显示,一架甚至多架外国军机试图侵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甚至越界进入我国领空,面对这一挑衅,我军迅速反应,多架歼-20战机第一时间起飞,经过数轮激烈的空中攻防交锋,最终成功将对方驱离。多位参与对峙的歼-20飞行员事后透露,当时外国军机试图通过强势的“气势压制”及高速机动来争夺主动权,速度极快,但我军飞行员毫不示弱,交锋多回合后,始终牢牢掌控着空中优势。
针对这则消息,我们应如何理性解读?首先,中方在处理此类紧急空中对抗时,很少派出第五代战机歼-20,通常都是派出主力四代机歼-16完成拦截任务。但这次不同,歼-20不仅出动,而且是多架联合升空,说明两点:一是中方对外国军机的警告态度明显升级,借此传递出解放军有实力保护国家主权,甚至具备击落入侵飞机的能力;二是根据飞行员的描述,这次对峙的速度极快且对方具备与歼-20激烈交手的实力,极有可能对方也是第五代战机。代际差异对战机作战影响巨大,五代机在性能和隐身上优势明显,能对四代机形成压倒性优势。历史演习数据表明,美军四代机要付出极大损失才可能击落一架五代机,中国的四代机更是难以对抗歼-20,换言之,如果“来犯者”是五代机,四代机歼-16根本无法应对,歼-20必须出场。
结合以上分析,这次对峙的敌方战机最可能是美制F-35。全球只有中、美、俄三国具备五代机制造能力,鉴于中俄之间高度军事互信,甚至允许轰炸机跨境飞行,俄罗斯五代机贸然进入中国东海领空的可能性极低。因此,排除俄罗斯后,剩下的最大嫌疑就是美国。考虑到F-35的作战半径大约1000公里,这一地理限制让幕后操作者进一步缩小范围。
在亚太地区,目前拥有F-35的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美军在亚太的多个基地。韩国的F-35主要用于对付朝鲜威胁,且新任总统李在明对华态度较为务实,不太可能冒险挑衅;澳大利亚距离太远,飞行任务需多次空中加油,实战意义有限;新加坡则保持中立,不愿明确站队。综上,日本和美国是最有可能进行此次挑衅的国家。美军早在2022年就承认过F-35被歼-20拦截的事件,显现出美方曾进行类似行动;而日本则可能借助F-35提升其在地区的军事存在,尤其是在钓鱼岛问题持续紧张的背景下。
然而,这次中国的果断回应让美日清楚认识到,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实际上,中国对这些不怀好意的外国军机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和理性。解放军已装备了先进的反隐身雷达系统——米波雷达,能够有效识别和锁定五代隐身战机,使其隐身优势大幅削弱。同时,高超音速防空武器系统具备对这些目标进行有效打击的能力,解放军完全拥有让入侵飞机无功而返甚至被击落的实力。在此情形下,中方仍选择以派出歼-20警告拦截的方式应对,体现了中国尊重和平、避免冲突升级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