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将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内容更加充实。
---
特朗普大赚特赚!第四份关税协议达成,未达成者关税将大幅提升!
眼看关税暂缓期只剩下短短三天,昨日特朗普再次宣布达成一项新的关税协议!这次,柬埔寨正式对外宣布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关税协议,使得继英国、中国(目前正在敲定具体细节)和越南之后,柬埔寨成为第四个与美国签订此类协议的国家。通过这些协议,我们不难看出,特朗普在当前这轮贸易战中实际上收获颇丰。
在美国与英国的协议中,英国制造的汽车对美出口在前10万辆享受10%的较低关税,而超出部分则维持25%的标准税率;与此同时,美国对英国钢铁和铝制品征收的25%关税将全部取消。英国也同意取消对美国乙醇进口的关税,这为美国农民打开了更广阔的英国市场。此外,英国出口的飞机零部件关税同样将降至零,这些条款对双方产业均有积极促进作用。
美国和越南签署的协议则规定,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将适用标准20%的关税,而美国企业则能实现对越南出口产品的零关税。同时,为了打击所谓“转口贸易”,协议规定若第三国商品被认为绕道越南进入美国,将被征收高达40%的关税。
这一针对转口贸易的高额关税,不排除是特朗普对中国的又一次策略性施压。众所周知,中国许多企业在越南设有工厂或生产基地,一旦增加此类关税,将使中国企业的成本显著上升。
至于中国,在此前的贸易战中,我们始终保持坚定不惧的态度,未来同样不会轻易妥协。越南与美国达成这样的协议,反倒可能使越南自身成为最大受损方。
在中美关系方面,双方已实现部分关税互降,并延迟了部分关税的实施。6月的谈判达成了基本框架,近期美国也放宽了对中国出口EDA(乙烯基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烷和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出口限制。中方亦作出积极回应,计划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市场因此对中美贸易前景表现出一定乐观情绪。
柬埔寨方面,政府也宣布已和美国达成关税谈判协议,双方将在近期发布一份关于关税对等的联合声明,但具体的关税税率及相关细节尚未披露。
总体来看,除了中国之外,特朗普通过这几份关税协议实际获益颇多。不过,这些协议多数仍停留在基本框架阶段,尚未涉及全面细节,未来仍需进一步商讨完善。
尽管柬埔寨方面声称已达成协议,但相关的具体框架内容尚未对外公开,留有不少悬念。
在已达成协议的国家中,除了英国之外,特朗普此前于4月2日也宣布将对多位重要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这些国家同样是美国的重要贸易对象。
除已达成协议的贸易伙伴外,日本的谈判则已经进行超过七轮,双方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特朗普对此极为不满,甚至扬言可能对日本商品加征30%或35%的关税。汽车关税问题成为两国谈判的最大障碍,令谈判陷入长期僵局。
欧盟方面也正紧锣密鼓地加快谈判步伐,计划在本周末完成最后一轮磋商。
2025年7月4日,欧盟外交官表示,美欧贸易谈判尚未取得突破,双方将持续努力争取在7月9日设定的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
若谈判未能达成,美国对欧盟进口商品的整体关税将从目前的10%翻倍至20%,甚至可能飙升至50%。欧盟已经准备好对价值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尚未实施),并制定了价值高达720亿欧元的备选加税清单。此外,特朗普此前已经对欧盟特定行业加征了额外高额关税。
至于其他国家,目前尚未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表示,美国计划对近100个国家加征至少10%的基础关税,显示美国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强硬立场。
针对尚未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特朗普在2025年7月4日作出最新表态:美国政府将开始向多个贸易伙伴发出新的单边关税税率通知,新税率“十有八九”将于8月1日起生效,税率覆盖10%、20%、60%甚至70%等高幅度征税。预计相关信函将在7月9日前全部送达,而7月9日正是特朗普此前设定的关税谈判最终截止日期。
这意味着,特朗普极有可能再次延长关税暂缓期,但这一次不像以往给出90天宽限,而是直接设定8月1日生效。更重要的是,这次单边关税的设定几乎是“说定了就执行”,不再留有谈判余地。特朗普甚至直言最高关税或将高达60%至70%,若真如此执行,相关国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将面临极大阻碍。
如果这些关税真正实施,将对全球贸易格局造成深远影响,可能激化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在关税谈判最后期限临近之际发布此计划,也令后续谈判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除了关税协议外,特朗普还签署了一项被称为“大而美”的税收和支出法案!
2025年7月4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这项“宏大”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内减税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同时削减至少1.5万亿美元的政府开支。法案内容涵盖2017年减税政策的永久化、医疗补助项目的削减、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以及取消新能源汽车的税收减免等。此外,法案中还删除了备受争议的“第899条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警告,这项法案可能会大幅扩大美国财政赤字,激化债务危机风险,并对不同行业产生分化影响,同时可能对美元汇率及全球资本流向带来冲击。
与此同时,“大而美”法案的签署已经引发连锁反应。以汽车产业为例,本田宣布停止开发电动SUV,转而削减电动车投资并重点发展混合动力车型。特斯拉则有望推出更加亲民的“平价版”Model Y。
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源于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取消了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抵免政策,极大地削弱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购买意愿。
“大而美”法案对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显著冲击,本田的战略调整正是企业在政策风向变化中寻求生存和盈利的体现,但这也可能延缓美国电动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步伐。
从长远来看,政策的不稳定性将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或将影响美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无论是“大而美”方案,还是特朗普日益强硬的关税政策,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觉得内容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真心感谢你!
---
需要我帮你调整风格或者增加更多细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