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上半年收官之际,沪指再度发力,并逐渐接近3500点的整数关口位置。但是,在市场即将挑战3500点关口之际,有两个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个细节,今年6月份A股市场的IPO受理显著提速,在6月30日当天,A股有41家IPO获得受理。在整个6月份,A股单月受理的IPO数量多达150家,占上半年总量超过85%。第二个细节,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总市值已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正式进入百万亿市值的规模水平。
从IPO受理提速的细节分析,新受理的公司集中在北交所市场。以6月30日的新受理IPO为例,在41家新增受理名单中,北交所占了32家,科创板占了5家,深交所占了4家。由此可见,在新增受理企业的分布情况分析,北交所市场占了大头,北交所市场成为了A股市场新增股票的主力军。
在我们过多关注沪深主板市场走势的背后,其实今年以来股市行情表现最佳的市场,应该是北交所市场了。以北证50为例,今年以来北证50指数大涨40.40%,上半年的涨幅显著强于沪深主板和创业板指,也比港股市场的走势更加强势。在北交所市场逐渐具有赚钱效应的背景下,北交所市场的融资能力开始提速。
截至7月1日,北交所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268家,总市值接近8500亿元。按照今年的IPO受理速度以及北交所市场的股价表现,2025年末北交所市场有机会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值规模。在北交所市场持续保持赚钱效应的背景下,北交所新增IPO受理数量大增,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北交所市场的融资需求外,每年6月份基本上属于IPO的受理高峰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提前申报IPO,有利于回避后续补充财报信息的环节,提升IPO申报的效率;另一方面是企业抓住上半年结束的时间点冲刺IPO,为年内或明年成功IPO争取更多的时间。相比起核准制度,注册制下的等待时长明显缩短,企业成功注册上市的效率已经较之前显著提升。
一天受理了41家IPO,对市场来说,可能会感受到IPO提速扩容的压力。实际上,6月份的IPO集中受理也是过去多年的常见现象,而且此次新增IPO受理集中在北交所与科创板市场,对主板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因此,在市场临近3500点的整数关口,这一则消息对市场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投资者不必过度解读。
如今,A股总市值已经突破100万亿人民币规模,意味着A股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百万亿市值的规模体量已经是A股市场的运行新形态。
2007年,A股市场首次进入3500点,当年的总市值约为20万亿人民币。18年之后,A股市场还未站稳3500点,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却已经突破百万亿人民币,18年时间新增的股票市值多来自IPO募资以及再融资等途径,只有少数头部公司、行业龙头公司实现股票价格的大幅上涨。
截至2025年6月,美国股市的总市值规模约为60万亿美元,相当于430万亿的人民币市值规模。相比起美国股市的市值规模,A股市场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比较健康的运行状态应该是股票价格带领股票市值的稳步提升,股价上涨是股票市值提升的核心因素,而不是IPO募资与再融资带动股票市值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