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依然不放弃!他不仅继续推动北约提升军费目标,还直指中国,将遏制中国列为北约新使命的核心内容。联合北约31个成员国签署了军令状,宣称“遏制中国是北约未来战略的核心目标”,这一言辞让人不禁感受到浓厚的火药味,仿佛整个海牙上空都弥漫着紧张气氛。
就在北约峰会开幕之际,特朗普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提出到2035年,北约32国必须将国防开支提高至GDP的5%,其中3.5%用于核心军费,1.5%则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这一提案可不单纯是一个数字游戏,而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延续,意图通过加大军事投入,继续推行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一5%的军费目标背后,隐藏着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因为北约不仅要加强欧洲防务,还计划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部署,制约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有北约官员私下向媒体透露,特朗普团队明确要求,新增的军费必须优先用于高科技武器研发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从F-35战机的升级、网络战部队的扩展,到太平洋区域的海军巡航,北约的“新蓝图”显然是在为一场长期对抗中国的战略准备。相比以往2%的军费目标,5%的新门槛让许多国家感到吃力,特别是波兰、立陶宛等邻近俄罗斯的国家虽然因地理原因勉强同意,但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则公开表示反对。
在峰会的宣言中,措辞悄然发生了微妙变化,从原本的“我们承诺”变成了“盟国承诺”,这一变化反映了北约内部日益加剧的裂痕。意大利和英国主张将目标期限推迟至2035年,以便给成员国更多的适应时间,而这一提议也使得特朗普的强硬推进计划显得有些阴影重重。毕竟连美国自己都表示“无需遵守5%的目标”,却要求盟友们必须履行,这种双重标准引发了不少国家的不满,他们开始质疑:“美国难道只是把我们当作棋子在利用?”
在峰会内部的争吵不断之时,外部的抗议浪潮愈发汹涌。在海牙的街头,数千名抗议者举起标语牌,喊着“北约滚出去!”“不要战争,要和平!”的口号。环保组织“灭绝叛乱”的成员更是试图突破警方的防线,与全副武装的警察发生了剧烈冲突,水炮和催泪瓦斯一度将海牙市区推向了混乱的边缘。荷兰政府为确保峰会顺利进行,启动了“橙色盾牌”行动,动用了2.7万名警察、1万名国防人员,以及7艘护卫舰、F-35战机和“阿帕奇”直升机,堪称荷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安保行动。市中心部分区域被完全封锁,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堡垒”,甚至有当地居民抱怨:“我们连出门买菜都变得困难重重,这到底是什么局面?”
这些抗议者的愤怒不仅仅是针对北约日益军事化的政策,更是对特朗普将中国列为战略敌人感到不满。一些抗议标语写道:“别再以中国为借口!”“停止战争机器!”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将中国列为北约新战略中的“核心威胁”,目的是想将欧洲盟友绑上美国的战车,但这一战略在欧洲遭遇了强烈反弹。法国《世界报》的专栏作家尖锐地指出:“特朗普试图将北约变成遏制中国的工具,但欧洲国家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能源危机和经济复苏,凭什么让我们为美国的利益埋单?”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应则显得异常冷静。中国外交部在峰会期间发布了简短声明,表达了对北约军事化路线的担忧,并呼吁北约多做有利于和平的事情,而不是制造对抗。外媒也纷纷指出:“中国手中的王牌,比外界想象的还要多。”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与俄罗斯、印度等国的战略合作,使得北约的“遏制”计划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虽然北约提出的5%军费目标雄心勃勃,但要落实这一目标,却面临许多现实障碍。荷兰银行经济学家迪维尼举例指出,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财政状况已经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承受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更别提西班牙明确表示仅承诺达到2.1%,而斯洛伐克则要求“自主决定”如何达标。北约内部的裂痕和分歧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尤其是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强大优势,令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布局。从5G技术、新能源到稀土资源,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几乎无人能替代。
有欧洲智库的学者私下表示:“北约或许想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但欧洲的经济命脉仍然需要依赖中国市场。真要展开一场‘新冷战’,欧洲恐怕比中国更受伤。”为了确保5%军费目标不成为空谈,北约还特别设立了一个“2029年中期评估”机制,计划在四年后检查各国是否达成军费增长目标。这一安排看似务实,但却暴露了北约的无奈,因为2035年的目标仍显得遥不可及,内部的信任危机也在加剧。
特朗普自己也明确表示:“美国可以不遵守5%的目标,但你们必须做到!”这一言论令许多盟友愤怒且无奈,他们纷纷感到“美国把我们当冤大头使了!”北约的“遏华”计划不仅在内部遭遇挑战,外部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峰会期间,由于中东局势和国内压力,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缺席,让北约的“亚太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日本的国防预算仅占GDP的2.3%,韩国则接近这一水平,远未达到特朗普的预期。而亚太地区盟友的冷淡态度,使得北约的全球布局显得更加底气不足。
与此同时,中国的“王牌”也在不断发酵,峰会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加深,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加速推进。相比北约日益军事化的路线,中国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显然展现出了更强的吸引力。
海牙峰会虽然宣告了5%军费目标的通过,但内部的裂痕、外部的抗议和中国的冷静应对,表明这场围堵中国的“遏华大戏”远未到达高潮。特朗普的“狠招”或许能在短期内制造声势,但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外交领域的强大底牌,让这场博弈的未来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