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军真派遣多艘航母,解放军首要的应对措施就是进一步增强军机部署,尤其是加强航母上的舰载机力量,确保能够在空中争夺中占得先机,迅速获取制空权。
近年来,中国的航母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辽宁”号正式服役,2019年,“山东”号加入了海军作战序列,到了2022年6月17日,“福建”号也顺利下水。这艘“福建”号堪称中国航母的新标杆。作为中国第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它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服役,满载排水量超过8万吨,可以搭载40架固定翼飞机和12架直升机,拥有强大的战斗力。
“福建”号的主力舰载机是歼-15“飞鲨”,其基础源自俄罗斯的苏-33战机,经过改进后,采用了国产WS-10发动机。歼-15不仅能够执行空中打击任务,还能进行地面攻击。2023年,一次演习中,歼-15从“山东”号起飞,挂载反舰导弹模拟打击海上目标,准确性非常高。然而,滑跃起飞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在满载情况下,飞机的起飞会比较吃力。
“福建”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则为歼-15带来了更大的潜力,它可以让战机携带更多的武器,飞得更远。与此同时,歼-35隐形舰载机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未来有可能装备到航母上,进一步提升作战能力。
除了航母上的舰载机,陆基战机的协同作战同样至关重要。歼-20隐形战斗机能够从沿海的机场起飞,并与舰载机进行联合打击,既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也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在2024年10月14日的“联合利剑-2024B”演习中,歼-20和歼-15共同出动,模拟拦截美军F-35战机,演习效果相当理想。
通过航母与陆基飞机的强强联合,解放军能够在台海地区牢牢把握制空权,限制美军航母上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使其在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
然而,单靠飞机并不足以完全应对威胁,解放军还拥有强大的导弹和轰炸机力量,可以对美军航母实施直接打击。东风-21D与东风-26是解放军的王牌反舰弹道导弹,外界给予其“航母杀手”的称号。
东风-21D的射程为1500公里,足以覆盖台湾海峡周边地区,且末端阶段具备较强的机动性,可以有效规避拦截。东风-26则更为强悍,射程达到4000公里,能够打击包括关岛在内的美军海外基地。2020年8月,解放军在南海成功试射东风-21D,精准命中移动靶船,证明了这一导弹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
轰炸机方面,解放军的主力是轰-6K,它可以挂载鹰击-12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飞行速度为3马赫,突破敌方防空网几乎没有难度。2023年的一次演习中,轰-6K成功模拟攻击美军航母编队,展现了出色的远程打击能力。
此外,解放军还配备了鹰击-83与鹰击-18巡航导弹,这些导弹能够从海上、空中、陆地多方向发射,形成多层次的打击网络。解放军的“饱和攻击”战术特别有效,通过同时发射大量导弹,纵使美军“宙斯盾”防御系统再强大,也很难保证不漏网之鱼,最终可能会造成航母被击沉。
在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中,解放军的动作绝不会放松。2024年10月14日的“联合利剑-2024B”演习就显示了海空作战力量的强大,演练了封锁与登陆作战,联合指挥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近年来,解放军在装备上迅速升级,055型驱逐舰与093B型核潜艇已经投入使用,确保了解放军在远海作战中拥有足够的底气。
尽管美国不断宣称要保卫台湾,但若真发生冲突,代价将是巨大的。2023年,美国兰德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即使美军出动“尼米兹”号和“里根”号航母,也未必能压制解放军,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几艘重要舰船。
而美国民众对参战的意愿也并不高,2024年一项民调显示,只有30%的人支持为台湾出兵。从长远来看,外交手段可能比军事手段更为有效。中国大陆通过“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逐步压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解放军则继续积累实力,无论何时,都必须确保能够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具体路径仍需视情况而定。和平是最理想的选择,但解放军的强大实力始终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有力后盾。无论如何,中华民族的统一进程将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