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博弈强度不降反升,关税谈判之后,美方竟然突然翻脸,连发三道制裁威胁,中方冷静应对祭出最强稀土管制措施。
5月12日中美达成的贸易休战协议,让国际市场短暂振奋,美股也因为这一重大利好暴涨,但美方随即采取“边谈边打”策略,在到5月14日这48小时里,对我方发出了三大威胁:
第一是关税杠杆,特朗普提出“90天谈判窗口期”威胁,宣称如果谈不拢,就要将对华关税从30%提升至更高水平,并首次将芬太尼问题与贸易谈判捆绑。
第二是高科技领域的围剿,美国商务部突然取消英伟达、AMD对华为的AI芯片出口豁免,禁令范围扩展至第三方企业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长臂管辖”。
第三是供应链威慑,美国启动“半导体联盟2.0”计划,试图联合日荷韩等国,切断中国半导体设备、材料供应渠道。
美方的措施虽然令人非常意外,但是从侧面来说,如果这么容易就老老实实向中国让步,那也不是特朗普的作风了,未来中美经贸谈判,一定是类似朝鲜战争那样,从鸭绿江边附近把美军打回三八线,然后开始漫长的边打边谈拉扯。
面对美方施压,中国果断启动了“稀土精确制导”反制。
中国商务部迅速将钐、钆、铽等,7大关键稀土元素列入战略管制目录。据统计,中国占全球稀土精炼产能的92%,而美国F‑35战机生产线,已经因为稀土短缺至少三度停摆,这一重压可谓一击要害。海关总署方面宣布,加大对稀土非法出口的打击力度,彻底堵死了美国通过日本、韩国等第三方“绕道”采购的路径,极大地提升了管控效率。
中国从矿山开采到磁性材料制造,形成了完整闭环,而美国在本土稀土开采和深加工技术上仍显薄弱,特斯拉部分电池项目因供给不足也被迫延迟,将近九个月的推迟让行业“坐立不安”。中国外交部随后宣布“暂停部分反制措施”,但对稀土关键管控并未松口。
这轮稀土管制,凸显出“资源安全”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曾经被低估的关键原材料,如今正以“卡脖子”姿态让全球高度警惕,尤其是军事装备和高端制造业,对稀土依赖度极高。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在AI芯片、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在外部压力之下,“华为式”的逆势崛起或将涌现更多典型案例。
总的来看,这场“稀土反制”展示了中国在核心战略资源上的底气,也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方试图以单边手段“卡脖子”都难以长久。一旦对抗升级,不仅中国的“逼出创新”效应将更加明显。这场较量揭示新型大国竞争本质:当科技战进入深水区,资源控制权与核心技术同样具有战略威慑力。中国通过稀土反制不仅捍卫核心利益,更向世界证明自主创新与资源主权协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