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演变,美国对华采取了一系列单边加征高额关税的措施,严重冲击中美经贸关系。对此,中方采取了坚决有力反制措施。5月10日至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协商同意大幅降低关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对于中国经济走势和前景较为关注。在5月19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作出解读。他指出,总的看,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共建“一带一路”成效凸显,对冲对美贸易下滑
“4月份,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外贸压力加大。但是,我国外贸克服困难,保持了平稳增长,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国际竞争力。”付凌晖介绍,1-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从当月来看,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9.3%,保持了较快增长。
对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加快。4月份,尽管对美贸易出现下滑,但外贸多元化发展,对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加快,有力支撑了外贸持续增长。1-4月份,我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加快1.7个百分点。
民营外贸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面对外部冲击,民营外贸企业积极应变,通过市场多元化策略等有效应对,效果比较明显。1-4月份,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8%,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好于整体外贸形势。
机电产品出口增势较好。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1-4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加快。
付凌晖指出,在外部冲击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能够顶住压力持续增长,反映了产业基础坚实的支撑能力,体现出外贸快速调整的应变能力,展现出稳外贸政策的保障能力。“下阶段,中美大幅降低关税,有利于双方贸易增长,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从下阶段情况看,经济持续回升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付凌晖同时指出,从下阶段情况看,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比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回升具有较多有利条件。
付凌晖总结了四方面有利条件,即有基础、有保障、有潜力、有动能。
回升有基础。尽管4月份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经济回升态势没有改变。从主要指标看,与国内市场联系紧密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业继续稳中有升。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4.7%和5.9%,均比1-3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货物出口和工业生产总体稳定。1-4月份,出口增长7.5%,比1-3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保持总体稳定。
政策有保障。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力度加大,扩大了市场需求,带动了企业生产。1-4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增速均明显快于上年全年。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带动下,1-4月份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近期,相关部门进一步降准降息,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等。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逐步落实落地,将有利于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消费有潜力。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扩大服务消费。4月份,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1-4月份,服务零售额增长5.1%,连续两个月加快。随着政策效果继续显现、消费动能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望持续增强。
创新有动能。各方面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高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向好。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1-3月份,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保持较快增长。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4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2%,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9%。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总的看,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撑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付凌晖表示。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磊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