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谁都没想到,中美贸易战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分出高下。
就连美方主将,主导日内瓦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谈判结束后的发言都还有几分不真实感。
尽管其他国家也与美国进行了贸易谈判,但中国是唯一一个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
言语之间颇有几分意难平。
他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是 : 东大也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迅速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且取得如此之大关税降幅的国家。
即便是贵为美国盟友的日本,在关税战开打之后第一时间就采取了非常妥协求和的姿态,派出重磅代表团赴美谈判。
但一个月之后,仍未达成协议。
即便是越南,美国近些年的亚洲新宠,在关税战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祭出零关税的大旗,国内外舆论无不称其睿智英明。
但一个月之后,仍未达成协议。
即便是某个败家小岛,在关税之发生之后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不惜将半导体产业链悉数献上谈判桌上,然后得意自诩站在了贸易谈判的第一梯队。
但一个月后,仍未达成协议。
放眼全球,美方只不过在前几天和英国这个传统盟友敲定了贸易协议,但是考虑到英国在双方贸易体量中的占比,更多像是一次示范性外宣。
所以,东大这次能够通过短短两天的谈判,就和美方从此前的信号失联迅速达成了一次震惊全球的大交易,这背后的玄机引人深思。
2
有人该说了,不是东大对西大的关税降到10%,西大对东大的关税降到30%吗?
明显是西大占了便宜,为什么各路吃瓜群众要在半道开香槟?
稍微理一下美国对于东大的关税构成,简单理解三部分。
4月2日前的20%部分(某太尼问题),4月2日之后的34%的对等关税,以及后续产生的91%的附带反制关税,共计145%。
根据这次的联合声明, 4月2日之后的 91%反制关税直接取消,34%对等关税中只保留其中的10%生效,剩余的24%像全球大部分国家一样90天内暂缓实施。 所以,美方对于中方进口商品最终的加征关税:4月2日前的20%+4月2日后的10%,最终是30%。
如果只考虑全球贸易战开打之后的关税数值,也就是4月2日之后的部分,美对中的关税已经暂时降到了10%。
这10%,也是美方宣布对于全球商品进入美国加征的统一基础关税,参考英美协议,最终也是执行了10%基准关税,可以看成是美方的一个底线。
这种量级的影响,我国的制造业优势完全可以覆盖。
针对这一部分基准关税,中方同样进行了回应,所以才有了最终版本中,中方对美方的所有进口商品关税降到了10%。
而4月2日之前的那20%,是懂王上台之后借某尼问题的定制关税惩罚,不在这次的全球贸易战战场之中。
并且对这一部分,东大此前已经针对一些重点产品进行过关税反制,粗暴叠加,中方对美关税大概在25%左右。
可以说在这次贸易战中,中方的策略是非常连贯的,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完全是对等反制。
所以才有了格里尔在谈判之后的感慨。
中方是唯一和美方对着干并且还把事谈成的,完全是美国贸易对手中的孤勇者。
3
从双方关税对飙,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消费国近乎陷入了贸易禁运,全球舆论高呼热战即将到来,再到日内瓦一夜回春。
其实背后的转折,早有蛛丝马迹可寻。
懂王这次之所以看似发癫的搞全球贸易战,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想要缩小和全球主要贸易伙伴的逆差,减轻债务压力,同时通过制造紧张局势施压美联储降息。
但是,经过懂王1.0时代的剧烈交锋,中方已经认识到妥协并不是应对之道,当年在白宫被极限施压的画面犹在眼前。
所以,从4月2日全球关税战一开始,东大就判定这是一场胆小鬼游戏,同时也是一场耐力比拼。
积极的信号出现在4月9日。
懂王开始暂缓对全球其他国家的关税压力,转向施压东大,这就是当年解放战争中的全面战争转进为重点战争。
这才有了让东大进一步跟牌反制的底气,也摸到了懂王无意与全球交锋的虚实。
在此之后,美国四月的通胀数据高企,懂王施压鲍威尔降息未果,并进一步认怂否认解雇鲍威,再加上贝森特隔三差五释放谈判信号,以及各路资本家不断去白宫逼宫。
东大这时候已经预料到懂王的纸老虎成色。
虽然中方也有继续拖住局势的底气,但能在优势风向时精准出击,谈出一个满意的价码还是值得尝试的。
碰巧此时,巴铁在地缘问题上送上大礼,进一步刷新了中国制造的高度,谈判时机瞬间闪现。
在著名的中立国瑞士,懂王找到了转向的台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这次谈判中启用了一个关键人物叫李成钢,出任国际贸易谈判代表。
他是一位 贸易谈判专家,世纪之初我国入世谈判,他就作为谈判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全部多边谈判。 而 这一人事任命 发生在四月中旬,可以说从那时起,中方就在布局不久之后的对美谈判。
而日内瓦会议上,美方的代表是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没有主战派纳瓦罗和卢特尼克,正是有了专业人士的操刀,也让这次的谈判进程加快。
就像会后的新闻通稿中,双方都在赞赏对方专业,这种友好的谈判氛围有点难得。
当正确的人出现在一个急需的节点,那么一切都水到渠成,美方的通胀迎来精准解套,而中方的制造业也可以暂时松了一口气。
4
但眼下的协议并不代表贸易战的终结。
本次贸易谈判有一项成果就是双方建立了磋商机制,明确了高级别的对话人,这样就不会在日后的交锋中陷入查无此人的状态。
并且,美方的对话人中撇开了白宫里maga气质浓厚的非专业群体。
然而,未来的挑战依旧存在。
接下来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是,4月2日之前的20%因为某尼问题产生的关税,这一部分也是懂王虚空造牌的重点。
昨天看了贝森特的访谈,他表示这一部分的关税不只是经济问题,涉及到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他个人能够解决。
但考虑到这本身就是美方的虚空造牌,中方的谈判成本低,最终能谈成的可能性比较大。
另一个是,4月2日之后关税中,有24%的部分属于90天内暂缓实施,这一部分需要在未来三个月的时间里谈判解决。
而这三个月,也是美方和全球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时间,美方非常有可能利用其他国家的谈判成果坐地要价,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
另外,关税壁垒之外,中方在稀土问题上并没有放松出口管制,美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和钢铝行业的重压也没有妥协,而这些都是未来谈判的深水区。
最后,中方也不会被这短期成果冲昏头脑,还需谨记当年(2018年)美方达成协议后迅速翻脸的故事。
需要小心美方在未来三个月搞定其他经济体之后,杀回一个回马枪,撕毁协议重新对东大叠加关税,来一个美版的合纵连横,各个击破。
这一轮来势汹汹的关税战,对于东大来说已经暂时取得一场漂亮的政治上的胜利,也不是我个人吹捧,国外媒体已有类似报道。
如果一开始就如同其他经济体一样妥协,那么现在难逃被进步讹诈、漫天要价的命运。
而东西大两大国,经此一役也算是摸到了双方的贸易底线,贸易关系将在禁运脱钩和重点行业限制中摇摆。
总而言之,边打边谈,也将是太平洋两岸的常态。(米宅)
来源: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