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网讯 (亚晨/文)央行近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
根据报告,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4%,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
报告认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金融总量平稳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4%和7.0%。
从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5.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3.87万亿元,同比增加3.0%,当年新增额达1.04万亿元。
从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来看,3月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3%,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保持低位,有效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叠加今年出台的一些房地产增量政策,促进房地产回稳效果比较明显,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
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在回顾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时提到,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于配租配售。
用好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信贷支持。3月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1万亿元。
实际上,自2024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已经为地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以安徽为例,根据安徽省住建厅日前披露,截至今年4月底,合肥、蚌埠等地已收购10279套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人才租赁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达2917套,获得再贷款银行授信10.19亿元,进一步推动了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的加快落地。
同时,在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上,扩大部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对象范围。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五家重要的城市商业银行纳入了包括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支持对象范围。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传统领域需求收缩比较明显。
报告中的专栏文章也指出,房地产领域库存去化周期仍然较长。从深层次看,当前局部领域供过于求也反映出市场机制存在一定失灵。传统发展模式下规模情结较为明显,部分企业面对稀缺的市场资源,主要依赖于拼规模、抢份额,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市场细分等多元化市场竞争策略还有待拓展运用。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在房地产方面,以落实存量政策为主。
报告称,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从目前的1.75%下调到1.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也在上述发布会上透露,将指导金融机构继续保持房地产融资稳定,有效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强化对高品质住房的资金供给,助力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财信研究院宏观团队分析认为,与2024年四季度报告“止跌回稳”表述相比,此次报告调整为4月政治局会议“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提法,这也意味着,下一阶段稳地产政策着重加快落实已出台政策。
具体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是,需求端调降政策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购房成本,释放居民刚性住房需求;二是,供给端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打通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堵点,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加大“好房子”供给满足改善性需求释放。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中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