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大学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成果展开幕式,日前在豫园商城华宝楼“兰亭叙”举行。该项目面向全国选拔31位学员开展集中培训,历时半年创作,在多个特色展区展示了百余件作品,呈现出昆曲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多样化成果。
身着女帔、眉目如画的“杜丽娘”静静伫立,裙袂轻扬、神采动人,但她并非真实的演员,而是以3D方式跃然眼前的数字昆曲人物形象——由昆曲表演艺术家单雯在《牡丹亭》中饰演的杜丽娘,经由数字建模与动画技术,在虚实之中与观众“深情相望”。
据悉,这次项目培训的内容涵盖昆曲艺术理论、戏画、服饰、音乐、传播及其与动作捕捉、三维扫描、AI影像生成、数字影像合成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实践,致力于构建昆曲艺术的数字影像资产库,培养“昆曲+科技”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为昆曲艺术的传承打造一套行之有效、行稳致远的高科技体系。
展览现场
开幕仪式由项目主持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祝明杰主持。上海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倪瑜宣布本次展览开幕。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金桥表示,上海大学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不断探索,着重打造“艺术技术”高地。
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说,本次展览不仅是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昆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的新起点。上海电影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数字化创新,助力中华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主席、著名导演滕俊杰说,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坚持“艺术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通过数字手段留存与再现当代昆曲表演艺术家的神采,无疑为昆曲艺术在未来的传承开拓了新的路径。
在展区里,观众可通过肢体动作与“生”“旦”“丑”等行当角色实时互动,数字皮影随人而动、应势而变,人与影、虚与实在互动中交融碰撞。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动态戏画”展区,传统戏画作品借助数字动画技术实现了从静态图像到动态立体图像的跃迁,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以“看动画”的方式重新发现昆曲、热爱昆曲。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