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央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明确,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综合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整体平稳。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各项货币政策支持下,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多年、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稳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经济增长预期,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符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需求。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能够有效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柏文喜说。
报告显示,回顾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情况,政策利率调整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以专栏形式,详细回顾了十年间MLF(中期借贷便利)的工具设计、定位、特点的变化过程,并指出未来MLF将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与其他工具合理搭配维护流动性充裕。
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自2014年推出以来,MLF经历了从辅助流动性投放转变为总量型政策工具、从单一数量型工具扩展到阶段性体现利率工具属性,以及逐步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三个阶段,未来MLF将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提出,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此外,央行还开辟了“持续完善金融服务 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专栏,阐明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
报告强调,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增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金融支持消费已有较好基础,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当前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告称,下个阶段,央行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举措,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性文件;持续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构建高效、便捷的支付生态。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持续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金融支持消费形成了较好基础,但仍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比如,在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在缺口,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从金融支持消费情况看,传统信贷依赖度较高,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信贷产品适配性不足,需要通过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扩大消费领域高质量金融供给,最终形成消费与金融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增长动能。
下一篇:多只跨境ETF涨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