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国家博物馆收到一本厚400多页的书,书里描绘了各种奇怪的壁画,雕刻,倒塌的石柱。
这些是我从书里打印出来的清晰图案,这些图案看似抽象离奇,但却排列规整,有迹可循。和散落在丛林里的自然环境格格不入,很明显,这地方曾经存在着某个文明,只是当时人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个文明只剩下了废墟。
书里的内容很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因为书里描绘的是他们从未曾设想过的中美洲世界,一个失落于丛林里的古代文明,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看的正是第一本后玛雅时代的探索记录。
这本书叫《中美洲、恰帕斯州和尤卡坦半岛的旅行事件》,也是从这本书后,现代社会开始关注玛雅。
但其实这并不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接触玛雅文明,第一次接触要追溯到300年前。
而当时的玛雅本身并不是个谜,反而有大量古籍,传记,记录,如果这些东西得以保留到今天,那我们就能完整的了解另一种人类文明的可能性。
只可惜这些都在西班牙的入侵后被焚烧殆尽,整个文明在300年前那一把火后,留给世间仅存的线索只剩下下令放火的西班牙大主教
迪?戈·兰达
自己记录的一本书和几本零碎的手抄本。
玛雅被破坏前的这段历史我在上个视频里有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300多年后的这场中美洲探险终究是找回了这段遗失在历史隧道里的记忆,这2个探险家记录了这趟探险的的行迹路线,沿途消耗的时间,当地人的文化,奇形怪状的壁画和文字,还有无数他们无法理解的不解之谜。
这本书出版后激发了全球无数人的兴趣,让玛雅文明走出了默默无闻的世界。
在此之前,世界对玛雅的认知几乎为零,毫不夸张的说,玛雅的文明就是一段动态加密的程序,只有主人自己能解锁。
但在这之后的100多年里,玛雅的文明开始以想象不到的方式被破解,而这些负责破解的黑客将目光锁定在了第一个目标上,玛雅文字。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出入口,也是了解一个文明最高效的方式,但是想要破解玛雅的文字,光靠想象力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进行对比。
而就在这本书出版不久后,欧洲就传出发现第一部幸存下来的玛雅手抄本的消息,这些手抄本是在被迪?戈·兰达烧毁前被拿走的,收藏在德国,后来就被称作德累斯顿手抄本。
它们的出现就像是洞穴里的一丝微光,给整件事带来了希望。
但这件事一上来就被泼了一盆冷水,虽然文字是各路学者破解的目标,不过玛雅的文字完全区别于现存其他文明的文字模板,过于抽象,争论性太强,一直无法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所以在几年后首先被破译的其实是数字。
破解了玛雅数字的学者来自法国,叫
康斯坦丁·塞缪尔·拉芬斯克
(ConstantineRafinesque)。
这人是个奇才,他是第一个注意到玛雅数字系统是由点,线和叶片组成的人,一个点就代表1,一横就代表5,一片叶子就代表零,后来他还总结出玛雅人用20进制来计数,个十百千由下而上的排列,而非从右至左。
他总结出这些完全只参考了
德累斯顿
手抄本和
迪?戈·兰达的
玛雅记录,之所以说他是个奇才,是因为他一生涉猎多个领域,比如人类学,生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和语言学,而且撰写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完全靠自学成才。
在那个还没计算机,互联网,信息相当闭塞的时代,自学成才的难度不能和今天相比。
关于自学其实我自己有些故事能讲,因为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说出来或许能给正在上学的或者已经毕业的你提供一些灵感和价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可以留言告诉我,下次有机会跟大家聊聊,做个分享。
回到拉芬斯克的故事,也是因为没有正统学术背景这点,后来他被一些心怀鬼胎,出身名门望族的学术派所抨击,认为他的学术成果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这种偏见真就挺恶心的,但好在他的研究结果经得起时间的验证,最终被认定是正确的数字解读方式。
在搞清楚数字系统后,德国的一个图书管理员表示自学都能破解玛雅的数字系统,那自己每天读这么多书,应该也有机会,他就试了试,结果这个管理员就真的搞明白了玛雅历法。
这人叫恩斯特·福斯特曼(ErnstForstemann),他发现玛雅人用了3套不同的历法来记录时间,分别叫哈布历“Haab”,卓尔金历“Tzolkin”和长纪年历”LongCount”。
根据这几套历法系统,推导出来很多新的线索,包括玛雅历法的起始日,王室君主的生卒年等等,但这里面最让人熟知的肯定还是2012年世界末日的流言。
这件事其实是口口相传所导致的理解偏差。我简单解释一下,玛雅人记录日子有不同的度量单位,长纪年历里,一天是一个Kin,每20天是一个Uinal,每18个Uinal叫一个Tun,每20个Tun叫做1个K’atun,每20个K’atun叫一个B’ak’tun。
那这个B’ak’tun是多少天呢?144000天。
根据玛雅长纪年历,我们今天生活在第14个B’ak’tun里。之前的第13个B’ak’tun会在2012年的12月21日结束,仅此而已。
但是莫名其妙的就被传成了世界会在2012年的12月21日结束,最后聪明人就把这个大噱头拿去炒作,拍电影,出小说,造周边,把一件乌龙转变成了免费商业流量,一个2012赚的盆满钵满,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被蒙在鼓里,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图书馆管理员
恩斯特·福斯特曼
肯定也没想到自己的一项破解会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
抛开后来的这段小插曲,玛雅历法的破解绝对也有相当重要的文学价值,这让之后的学者对玛雅历史有了最初的概念。
但这都不是关于文字方面的进展,玛雅的文字依旧保持着加密状态,这时候众人的目光就聚焦到了
迪?戈·兰达身上,这人死前留下了他对玛雅的全记录,这些记录被汇编成书,叫《尤卡坦纪事》在1864年出版。
虽然这本书是有很高价值的稀缺线索,但其实关于文字这一块这本书有很强的误导性,在上集我讲过,这书里的记录来自迪?戈·兰达
自己的主观猜测,他认为玛雅的字符可以和西方字母表进行一一对应。
后来很多学者就按照书里的思路去研究,很明显这一套行不通,到19世纪末都毫无进展。
时间过得很快,20世纪以后,玛雅文字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屋漏偏逢连夜雨,文字的破解不但遇见了瓶颈,还产生了分歧。
一帮人认为玛雅这种文字纯粹表意,另一伙人认为不该这么绝对,玛雅的文字应该也受读音的影响,只是现在证据不足,没法证明。
我查了下这两派的代表人物,表意派谢尔盖·埃里克·汤普森(JEricThompson)
和表音派本杰明·李·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
,两人都是玛雅文字方面的泰斗,前者是主导玛雅文字研究的巨擘,后者是创造语言相对论的天才。
汤普森认为这种语言纯粹表意的理由简单粗暴,玛雅的文字皆为抽象图案,重在表意。比如玛雅里面表示西方的字符长这样。
一只手和一个太阳,手代表的是结束和完成,太阳在手的旁边意味着太阳落下的地方,纯粹表意。再加上能证明和参考的资料在当时少之又少,他表示这点资料完全不足以证明出其他结论。跟他叫板的人简直就是做梦吃仙桃—想Peach。
但沃尔夫持反对意见,作为专业的语言学家,他认为玛雅文是结合音标的存在模式,1933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玛雅文字应该结合音标进行理解。虽然沃尔夫的想法也不对,但他的方向其实是对的。
汤普森是个顽固的人,为了自己在玛雅学术里的权威,坚决反对其他立场,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扳倒谁,破解之路就这么僵住。
这一僵,就僵到了二战,谁也没想到,一场战争却把玛雅的密码锁炸出了一个窟窿,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像小说里的剧情,过于魔幻。
二战期间,苏联有个年轻的士兵叫乌里希·诺里斯(YuriKnorozov),
他跟随苏联部队前往柏林,到了柏林以后,他被命令执行一次搜查任务,目标是一个图书馆。
他在里面发现了改变他一生,甚至改变整个玛雅世界认知的东西,他找到了包含大量玛雅文字并且摘有三本玛雅手抄本内容的珍贵资料。
诺里斯第一时间就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他之所以能洞察这些抄本的价值,而没像其他士兵一样视若无睹,是因为恰巧他本科就是语言系学生,一直在研究古埃及象形文字。
根据国内外网络和媒体上流传的说法,这是一个语言系的学生恰巧在二战前被征兵出现在柏林,又恰巧在当地一家图书馆的茫茫书海里发现的玛雅手抄本,最后恰巧他活着顺利将这些书带回了苏联,并且成功发现了更多线索。
但这段经历确实很戏剧化,我也觉得有意思索性就求证了一下,在图书博物馆里租了本93年出版的书,叫《破译玛雅密码》。
这本书是当年知名度相当高,记录了玛雅文明被破解细节的书。这书的第6章标题很有意思,叫来自东方的一缕新风。
翻过这一页就是当时二战的这段记录,我没想到的是这书里的记录更戏剧化,来我带大家读读。
乌里希·诺里斯在1922年11月19号出生在俄罗斯,1943年加入二战,作为观察员服役于
重型火炮组
58分队,并且奇迹的在这场战争里活了下来。
在1945年5月他的小队来到了柏林,在这他发现德国国家图书馆被炮火点燃,但他不顾熊熊烈火,在数千本已经被烈火摧残的书里一把揪出了其中一本。
而这本书居然就是囊括了三本玛雅手抄本的珍贵资料。
说实话,我觉得这段经历作为故事来传颂肯定是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传播效果,网上的说法也都类似,听起来也比较浪漫。
但其实哈,为了满足我自己的好奇心,我还是再挖了一层,找了另一份资料,是诺里斯接受采访的记录,上面记录的是诺里斯自己对这段经历的评价。
按照他的原话,当时他给同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并没有说图书馆着火,也没有随便一抽就是玛雅手抄本的这段故事。
反而这些书都被德国人打包好在箱子里,没来得及搬走,所以就被诺里斯捡漏扳回莫斯科了。后来被他同事添油加醋了一波,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就被渲染的颇有戏剧性了。
虽然书里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实,但并不影响诺里斯后来对破解玛雅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他把自己的研究报告和玛雅手抄本全都分享了出来,在1952年发表,诺里斯认为玛雅文字并非纯粹的表意文字,而是一种表音和表意相结合的混合文字。对于玛雅文字中“西方”这个词,他给出了与表意派领袖汤姆森完全不同的解释。
在现存的玛雅语中,“西方”这个词读作Chik’in,而对应的由手和太阳符号组成的玛雅文字中,位于上方的手读作chi,位于下方的太阳读作kin,组合起来就是刚好就是玛雅语中“西方”这个词的读音。在这里,手和太阳符号的出现都与其本意无关,而仅仅是借用他们的发音来拼出第三个词的发音。
之前就提到了,汤普森是个固执的老头,他不接受其他观点的质疑,在当年冷战背景下更不能接受苏联学者提出的想法。汤普森为了在源头掐断这种观点甚至不让自己的学生去读诺里斯的论文。不过好在时间总会抚平偏见和固执,最终诺里斯的想法被认定为正确的。
多年后,随着踏上这片文明领域的人数增多,新来的学者们带来了新的线索,关于玛雅的传说,故事,神话就游荡在了我们的生活里,成了茶余饭后的乐趣。
这期视频就到这了,喜欢别忘点赞关注,我是老阳,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