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战争持续进行之际,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态正在加剧——俄罗斯军队不断对乌克兰军队和平民使用化学武器,这一行为公然违反了《化学武器公约》(CWC),而俄罗斯恰恰是该公约的签署国。
根据乌克兰反地雷行动、民防和环境安全主管部门副主任瓦列里·韦伯上校于2025年4月23日的报告,乌克兰军方在2025年3月记录了767起俄罗斯军队使用化学武器的案例。更为触目惊心的是,自2023年2月以来,此类事件已累计达到7,730起,显示出这种行为已成为俄军作战的常规策略。
乌克兰军事情报总局(GUR)在4月14日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军队正在扎波罗热州西部什切尔巴基地区向乌克兰阵地投掷装有镇暴剂(RCA)的RG-Vo手榴弹。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方面早在2023年12月就公开承认其部队正在通过无人机投放含有催泪气体的RG-Vo手榴弹。
更令人担忧的是,乌克兰军方在4月16日和17日报告称,他们在俄罗斯的沙赫德无人机上发现了装有高浓度氯苯亚甲基丙二腈(CS)气体的胶囊。CS气体是一种在《化学武器公约》下被禁止的镇暴剂。乌方担心俄军可能正在利用这些无人机向平民区域散布有毒物质。
无人机作为投放化学武器的载体,使得这些攻击更具隐蔽性和广泛性。俄军将化学战剂与其无人机攻击战略相结合,使得乌克兰平民和军人都面临双重威胁。
《化学武器公约》明确禁止开发、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并要求销毁此类武器。作为签署国,俄罗斯的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背离了其国际承诺。
随着俄罗斯继续改进其无人机技术,包括最近在哈尔科夫市使用的改良型沙赫德和格兰-2无人机(俄罗斯版伊朗沙赫德-136),这些无人机具有增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几乎翻倍的载荷能力(从2022年的4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90公斤),化学武器威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在持续的冲突背景下,这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仅加剧了乌克兰军民的苦难,也为战后追究责任设置了障碍。国际社会对此类行为的回应将检验全球对化学武器禁令的承诺和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