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方面,沪深交易所也有所加速。
3月7日,上交所、深交所双双宣布在3月14日各审议1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分别是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去年11月后,沪深IPO市场首度迎来一周审议2家公司的情况。
随着沪深IPO在审项目数即将跌破百家,受理端或许有望开闸。
不过这仍有待今年6月IPO申报季方可得到验证。
北证“募资王”欲出
自IPO节奏放缓后,IPO募资额下滑的同时,单个项目的募资规模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这一景象在2024年已然难寻,同期虽然国货航(001391.SZ)IPO募资额位居全市场第一名,但金额仅为34.95亿元。
不少项目更是主动压低了募资额。
2024年共有75家公司主动降低了IPO募资额,合计调低了278.42亿元。
如今这一境况似乎有转暖的迹象。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日前注册生效的北交所上市项目开发科技,有可能刷新北交所开市以来募资额历史。
开发科技此次上市,计划发行不超过0.33亿股募集10.17亿元。
不过开发科技有其特殊性。
从基本面来看,开发科技确实表现优于不少北交所上市公司,有冲刺沪深IPO的业绩实力。
开发科技主营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7.91亿元、25.5亿元和29.3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4.86亿元和5.89亿元。
股东背景亦颇为亮眼。开发科技的母公司系深科技(000021.SZ),实控人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若开发科技成功以这一募资额进行发行,或许在给其他上市项目注入更多信心。
从后备项目情况来看,确实已有不少基本面表现优异的公司正在蓄力北交所,募资规模并不算低。
例如北交所在审项目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收入已经达到22.95亿元,拟募资额达到7.7亿元。
同样处于北交所上市问询阶段的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达到23.04亿元,此番拟募资额达到10.80亿元。
但也有投行人士认为,仍需观察。
“有时候不一定能以该募资额发行。发行前也有可能下调募资额,具体还要看发行的情况。”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
撤回项目“重整旗鼓”
沪深市场亦有回暖迹象。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部分此前撤回的沪深IPO项目正在重新出发,启动IPO辅导。
这些项目并非挂牌新三板转战北交所,而是直接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
这意味着,这些项目的主要目标或仍是沪深市场。
3月6日,联亚药业向证监局递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这距离联亚药业2024年9月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报材料,仅相隔半年左右。
辅导材料显示,联亚药业计划今年5月完成辅导。
对于此番再度启动辅导后的上市板块选择,接近联亚药业的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不确定会不会更换上市板块,还要看管理层的考虑。”
据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截至3月7日,2025年启动IPO辅导的沪深撤回项目数达到5家,分别是联亚药业、重庆宇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骧科技”)、浙江欣兴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欣兴工具”)、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不包括北交所辅导备案项目)
和联亚药业相似,飞骧科技、欣兴工具均是在2024年下半年撤回IPO申请。
飞骧科技曾在2022年10月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但最终在去年10月终止了IPO之路。
飞骧科技同样计划在今年5月完成辅导。
欣兴工具则曾在2023年6月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但最终在去年7月撤回了申报材料。
根据欣兴工具的解释,撤回的主因系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及战略规划考虑。
不过仅相隔半年多,欣兴工具便在今年1月24日启动上市辅导,并计划今年6月前完成辅导。
这意味着,若一切顺利,联亚药业等在内的这5家公司年内有望向沪深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
事实上,沪深IPO项目在审库存量已经大幅下降。
信风(ID:TradeWind01)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数据统计,截至3月7日,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在审IPO项目数均为53家,合计为106家,即将跌破百家。
据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A股市场IPO上市公司数量可能提升至150家左右; 国泰君安新股研究首席分析师王政之预计,2025年发行数量在150至210家。
如此来看,沪深IPO的回暖迹象有望愈发明显。
“回到一年发3、400家的情况可能比较难了,但是应该会比2024年稍微好一些。”南方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但具体的话还是要看,之后的IPO受理情况。例如以前每年的6月是申报旺季,如果到时候受理项目数多的话,应该就是IPO有所回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