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意外站在风口上的群核科技,成为爆火的“杭州六小龙”当中,首个启动IPO的企业。
近期,号称“空间智能第一股”的群核科技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过去3年时间(2022年—2024年第三季度末),群核科技营收额分别达到6.01亿元、6.64亿元,以及去年前三季度的5.53亿元,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0.5%和13.8%。
不过到目前为止,群核科技还不能实现年度盈利。能够做到的,是净亏损的逐步递减。招股书显示,到去年末,公司当年亏损额4.22亿元,上述报告期末的净亏损额则呈现递减趋势,递减幅度分别为8.28%和13.7%,意味着亏损幅度在逐渐缩小。
对于尚未盈利的群核科技来说,港股市场如今的包容度对IPO相对有利。它同时还踩中了一个市场风口——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虽然并非其中最知名的企业,但也由此获得了破圈认知,并成为其中第一家推进上市进程的企业。
但是穿透“杭州六小龙”的概念,以家装设计软件“酷家乐”为主要产品的群核科技,在技术层面并不前沿。其所处的家装行业,成长性也已经有限。作为一家SaaS服务企业,群核科技在软件升级维护和营销层面的成本都较为高昂,即使能够凭借“杭州六小龙”的热度成功上市,但长期能否满足投资者对其科技属性的期待尚存疑虑。
行业较为成熟,但盈利还未实现
杭州六小龙,即2025年初在杭州崛起的新技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六家企业: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
在因“杭州六小龙”破圈之前,最熟悉群核科技的人群,是空间设计师们。
群核科技主要的产品为空间设计软件“酷家乐”、酷家乐海外版“Coohom”、以及群核空间智能平台(SpatialVerse),企业定位是一家SaaS提供商和3D云设计平台。虽然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直接使用酷家乐,但有过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设计师在装修前给出的设计效果图,大部分就是使用酷家乐软件进行制图。
从技术层面看,群核科技并不像“杭州六小龙”中大多数企业那样拥有前沿创新属性,酷家乐软件主要是提供了大量软硬装建材家居的建模素材,方便设计师自由搭建并进行3D渲染。
群核科技从2022年-2024年第三季度的总营收为18.18亿元。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收入计算,群核科技目前是最大的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能够占22.2%的市场份额。
同时作为软件产品,具有较高的毛利率,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72.7%、76.5%和80.4%。
群核科技在公告中称的收费模式分两种,一方面通过免费增值吸引用户并占据用户思维,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更专业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将免费用户转变成付费用户。
这和目前市面上很多软件系统的收费方式类似,酷家乐瞄准的市场更为精准,对设计师来而言是能产生溢价价值的生产工具,并具有用户黏性。
但普遍来看,SaaS提供商所依赖传统订阅收费模式,也有着天然的商业化短板。订阅模式虽然能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也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运营成本,而用户的生命周期有时候难以覆盖成本。
另外,SaaS服务商普遍存在获客成本较高的情况,不少同类商业模式的企业比较难以实现正向盈利,需要靠资本输血维持,而这也正是群核科技所遇到的问题。
事实上,未能盈利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群核科技被质疑的部分。根据群核科技2021年公布的财务数据,当时公司的市占率能够达到10.3%,但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亏损额,也达到了5.56亿元。
在此之后,群核科技的盈利表现未有根本性扭转,过去2年9个月的亏损金额共计17.7亿元,可以看出公司市占率在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亏损额也随之放大。
从财务结构来看,群核科技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较高,在2023年收入为6.6亿元的情况下,营销费达到3.56亿元,占比高达53.7%,2022年的占比也达到53.4%。直到2024年前三季度营销费占比才略有好转,降至44.9%。
行政开支方面近年来则有所好转,期内支出分别为1.11亿元、0.96亿元、0.77亿元,在收入占比从18.6%降低至13.9%。
作为软件企业,群核科技的研发成本一直占比较高,2022年在收入占比一度达到72.9%,达到4.37亿元。在此之后虽然有所下降,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9亿元和2.63亿元,在收入中占比降至58.9%和47.6%,但是可以看到,在这个技术本身难有太大创新的行业里,企业仍需持续投入人力对产品维护升级。
群核科技表示,业务性质、持续研发能力和公司增长战略,是导致公司经营亏损的主要因素。对于未来的盈利方向,公司表示需要继续扩大客户群、提高用户的终身价值,以及管理成本和改善运营效率来实现长期盈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过去几年时间,国内和全球空间设计软件市场呈现增长趋势,国内2019年—2023年行业市场份额从16亿元增至30亿元,复合年增長率为16.6%,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68亿元。而放在全球市场,到2023年规模已经达到180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369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5.4%。
不过在现实中,空间设计需求和传统家装、地产、家居行业需求有着紧密关联。奥维云网公布的2024年数据显示,去年家装市场规模下降16.8%,行业整体呈现收缩趋势。从已上市家居企业发布的去年业绩预公告来看,行业整体表现惨淡。
因此,尽管现有的存量市场用户仍然值得群核科技去挖掘,并长远来看或许还有增量空间,但眼下国内家装需求整体收缩的走势,无疑对企业提出了更大难题。
资本背景雄厚,美股IPO曾失败告终
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的知名度虽然不如爆火的DeepSeek和手握《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但算得上是其中最早做上市布局的企业之一。
群核科技创立于2011年,产品是服务于装修、家居、地产行业的设计软件,但不同于同类产品大多来自于上述传统产业的延伸,群核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黄晓煌、陈航、朱皓有着IT技术出身和海外留学和从业的精英背景,1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陆续获得过IDG资本、高瓴创投、云启资本、经纬创投等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是科创型企业瞄准上市的常规路径。
同时,2019年就加入群核科技、现任公司执行董事之一的沈倍,是原高盛中国的高管,操盘过蔚来汽车在美国上市、齐家网在香港上市案例。可以看出,不论从资本融资还是人员架构,群核科技从早期就做好了上市准备。
事实上,此次在港股IPO也并非群核科技首次对上市发起冲击,早在2021年6月,群核科技就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过招股书,尝试登陆美股市场筹集2亿美元资金,但到当年11月,公司就实际放弃了在美股的上市计划。
不过,从一开始群核科技也就没有打算只和美股市场“死磕”,董事长黄晓煌在2020年就曾表示,早前公司拿的都是美元融资,奔着海外上市目标去:“但情况发生变化,公司会拥抱一切上市机会,不排斥在国内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时隔4年多,群核科技选择了兼具科创板和美股优势的港股市场。
对此,沈萌认为,港股对于不符合盈利要求的计划上市企业,需要满足市值规模的要求:“港股关注企业的成长表现,如果上市后的表现数据不能用高成长弥补不盈利的短板,那么股价也很难维持高位。”
其他“五小龙”,谁能冲击上市?
相较于其他“五小龙”,群核科技的声量似乎并不够高。
游戏科学通过爆款游戏产品的问世,对编程语言、游戏引擎、人工智能等技术有着综合性的展现;DeepSeek围绕大模型、多模态交互与持续学习,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强脑科技的脑机接口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等,都符合人们对AI人工智能创新科技公司的定位。
相比之下,群核科技产品具体展现在通过设计软件的AI技术提供空间设计能力提升,主要提升集中在优化渲染、用户体验、计算支持、提高设计效率提供创意等,更集中在较为单一的设计领域,客户主要是企业用户和设计行业从业人权,应用场景和用户人群相比上述企业更少。
而递交了招股书的群核科技,也会在募资、定价之后,看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随着群核科技对港股发起冲击,“杭州六小龙”中的其他企业,是否也会跟进?
如果说“杭州六小龙”企业的一夜爆火,是因为《黑神话:悟空》、能上春晚演出的机器人等话题性产品,那从资本市场而言,企业是否具有持续挣钱的能力,则是衡量能否上市的重要标准。
“以游戏科学为例,虽然目前手握《黑神话:悟空》的大IP,但公司也只能算作国内3A游戏赛道的头部企业,这只是游戏行业的一个分支赛道。”一位从事游戏行业多年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国内3A游戏整体产值较低,比较难有像网游一样具有复制自己、不断稳定造血的能力:“3A游戏更像写小说,内容产业高度依赖持续创意,所以不确定性很大。如果哪天内容做不好,用户不买帐,企业就会丢失优势。”
他坦言,是否选择上市,也要看冯骥是想继续做内容,还是想变现挣钱:“但从前两年的准备来看,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问世之前都还在为生存忐忑,现阶段很可能还难以估计资本市场的财务要求。”
沈萌分析,目前来看,“六小龙”当中DeepSeek深度求索的资金较为充裕,还不太需要进入资本市场:“群核科技的上市可以当作是他们当中的试水,其余几家会关注它上市后的表现,然后再看是否会有上市意愿。”
到那时,另外几家还能借“杭州六小龙概念股”冲击上市吗?“那就要看这波热度的持续程度了。”沈萌说到。
下一篇:芯片主题ETF涨势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