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从跨境ETF到货币ETF再到近日的港股ETF,尤其是部分规模较小、流动性不是很强的产品,相继成为场内资金爆炒的对象。
2月13日盘中,港股三大指数一度刷新阶段新高。据Wind数据,当天涨幅最大的ETF是国泰中证港股通50ETF,达到9.15%。作为一只流通规模仅有0.30亿元(截至2月12日)的产品,其成交额竟突破了7亿元,换手率更是达到惊人的2246.80%。
另一只港股ETF——博时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换手率也达到1700%左右,成交额26亿元。
面对这种情况,基金公司也纷纷向投资者“喊话”提示风险。投资者如果以溢价买入,很可能面临暴跌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上市ETF今年以来换手率、成交金额、停牌等情况,供读者参考。
单日换手率超过2000%,溢价风险凸显
2月13日,港股三大指数盘中冲高回落,尾盘甚至转跌,但这不妨碍港股相关产品被资金热炒。
Wind数据显示,当天全市场涨幅最大的ETF就是一只港股ETF——国泰基金旗下的港股通50ETF。该基金由黄岳管理,前两天还发布过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截至2月12日产品规模仅有0.3亿元。
夸张的是,其成交额达到7.4亿元、换手率2266.84%;单日涨幅也达到9.15%,溢价率7.95%。
就换手率来看,周四排名靠前的全部都是跨境ETF产品。如博时基金旗下的博时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换手率也高达1730.16%,成交额为26亿元;此外还有教育ETF、德国ETF、标普消费ETF、香港科技ETF、标普油气ETF、港股科技30ETF、亚太精选ETF等多只产品换手率超过200%。
而从溢折率来看,目前跨境ETF也是遥遥领先,其中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的溢价率已经达到了40.24%,但周四涨幅仅有1.36%。此外还有多只跨境ETF的溢价率超过5%。
面对这种情况,已有公募人士公开喊话提醒,后面几天请注意溢价回落的风险。基金公司也频频发布公告称,该产品交易价格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的幅度较大,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
不过这股炒作之风从年初开始蔓延,如今尚未停歇。
这些产品或有被炒作痕迹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从跨境ETF到货币ETF再到近日的港股ETF,尤其部分规模较小、流动性不是很强的产品,相继成为场内资金爆炒的对象。
据Wind数据,近一个月来上市ETF的换手率和成交额情况,并从中选出了日均换手率超过100%的产品如下:
可以看到,排名靠前的几乎全部都是跨境ETF,其中嘉实德国DAXETF以近一个月日均918.46%的换手率排在第一;南方基金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这两只产品的日均换手率也都超过700%,分别为756.46%和743.50%。这三只产品近一个月的成交额分别为267.98亿元、336.24亿元和520.05亿元。
包括这些产品在内,全市场共有23只ETF过去一个月的日均换手率也超过100%。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跨境ETF,也有少数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除此之外,还有多只货币ETF过去一个月的日均换手率也排进了全市场产品的前50名。如果把时间缩短至近一周,那么这些产品的日均换手率也超过100%,显示了近期市场资金对货币ETF的热炒。
除了换手率和成交额,我们还统计了今年以来上市ETF的停牌情况。结果显示,除去因停止运作等原因停牌的产品,今年以来因盘中溢价、基金管理人申请而停牌达到2次及以上的产品共有27只(名单附在最后)。
其中,景顺长城标普消费精选ETF公告停牌的次数最多,开年一个半月时间内已经达到22次;其次是国泰标普500ETF,达到19次;此外南方基金南方东英富时亚太低碳精选ETF、嘉实德国DAXETF、嘉实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富国标普石油天然气勘探及生产精选行业ETF、南方基金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ETF等产品的停牌次数也达到或超过10次。
另外,还有几只货币ETF产品由于春节前后被资金爆炒、出现大幅溢价而多次停牌。
而这其中不少产品过去一个月的日均换手率也是名列前茅,二者叠加也能充分反映出市场资金对这些产品的热炒。
普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暂时避开被资金“盯上”、溢价高的产品,防止后续因价格大跌而出现亏损。这其实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简言之就是千万不要追高,通过数据统计我们也能明显看到被资金热炒的具体产品,希望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附:过去一个月停牌达到或超过2次的上市ETF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