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2025年以来,债券型ETF加速扩容增量,最新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业内看好信用债、小盘转债等品种,并建议投资者布局时对配置仓位与弹性仓位进行分配。
根据同花数据,上次债券型ETF的规模突破千亿整数大关发生在去年5月;而目前29只债券型ETF的最新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关口,达到2054.92亿元,间隔仅9个月。
截至目前,百亿级债券型ETF达到5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只,分别为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博时可转债ETF、海富通中证短融ETF、海富通上证城投债ETF与平安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其中,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与博时可转债ETF的规模均超过400亿元,分别为416.72亿元、408.51亿元。
今年开年以来发售的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已经全部结束募集,并陆续于上月中下旬宣布成立,总规模超过220亿元。这是时隔四年多,债券ETF市场再次迎来新的信用债类ETF,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更强、信用质量更高的债券配置工具。存量ETF产品也大量“吸金”,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ETF年内累计净流入资金接近200亿元;其中,29只债券型ETF获得超过17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华夏基金认为,虽然前期受资金面影响,债市短端明显回调,但对于固收市场而言,进入2025年,在票息低位的背景下,债券的流动性和交易需求变大,交易活跃度将进一步放大。随着利率债市场的关注力度迅速扩大,且利率债收益率保持在历史极低位置,利率债的做多需求有望被压制。从交易行为上看,主流债券玩家有望转移更多关注度到信用债市场,而高等级公司债有望成为承接流动性红利的“龙头”品种。
转债方面,博时基金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高晖预计2025年或重回小盘转债占优行情。从历史规律来看,市场震荡向上区间,小市值低评级转债往往可能明显跑赢大市值高评级转债;而在市场防御向下阶段,可能出现大市值转债跑赢的情况。考虑到央行对2025年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表述,震荡偏积极的市场环境可期待,小市值风格容易占优。短周期来看,大小盘风格由11月的偏向小盘向目前中枢位置回摆,处于相对均衡位置。
华西证券分析师刘郁表示,近年来,我国指数型债基市场迎来了蓬勃的发展。在指数基金发展的第一阶段,利率类产品成为主力贡献,完备的期限分布,基本满足了市场的利率债投资需要。而在指数债基版图的另一侧,信用品类作为全新赛道,正处于低存量高增速的“蓝海”状态;借鉴海外市场经验,信用类产品往往也是债基指数化过程中的一块重要拼图。“由2016年以来的历史行情测算得出,货币趋松&信用趋宽环境配置转债较为理想。”
从债市行情出发,刘郁将纯债行情分为“走强”“盘整”和“回调”三种情况。在纯债行情走强时,超长期利率债能够尽可能攫取债牛的收益;当行情进入盘整,3-5年信用债是相对具备性价比的选择;而当行情阶段性回调,短久期利率债的防御属性将为策略提供韧性。落脚至策略层面,短期内可行的多资产配置思路如下:投资者可将仓位简单分为60%的配置仓位和40%的弹性仓位。对于配置仓位而言,可转债、超长利率债和3-5年信用债等比例配置,且维持仓位恒定。弹性仓位则可根据环境变化灵活配置资产:具体而言,2月中上旬主要配置3-5年信用债,到2月中下旬可将重心转移至转债,直至3月中上旬两会召开。若政策力度超预期,则继续增配转债;若结果不及预期,则可考虑将弹性仓位逐步转移至超长利率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