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机器人ETF(562500)作为机器人主题ETF,在蛇年第二个交易日(2025年2月6日),规模一举突破60亿元大关!
2025年蛇年春晚,一场名为《秧BOT》的节目点燃了观众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16台身着花袄的宇树H1机器人手持红手帕,以整齐划一的队列、灵活多变的动作完成了转手绢、亮手绢等高难度舞蹈动作,甚至能根据音乐节奏实时调整步伐。宇树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这场表演背后是近3个月的AI强化学习训练。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不仅能自主跳舞,还能在复杂舞台环境中精准定位和协同动作。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一步。证券分析师指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工业场景将率先落地,未来有望延伸至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领域。
如果说硬件是机器人的“身体”,AI则是其“大脑”。春节期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AI投资逻辑。这款由幻方量化推出的开源模型,以极低的训练成本(仅为Llama3系列的7%)实现了与OpenAI GPT-o3相当的推理能力,迅速登顶全球140个市场的应用商店下载榜,并吸引了微软、英伟达、华为云等科技巨头的合作接入。华泰证券分析师黄乐平指出,DeepSeek的突破将加速AI与机器人产业的融合,推动“硬件迭代-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的正向循环,2025年或成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跃迁的里程碑。
人形机器人的另一大驱动力,来自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催化。在2024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宣布:2025年Optimus将实现千台级量产,并率先在特斯拉工厂内承担上料、搬运等任务;2026年起产能将呈指数级增长,远期目标成本降至2万美元以下,市场规模或超10万亿美元。
国内产业链同步发力,宇树、智元、优必选等企业已进入小批量测试阶段,2025年量产规模预计超千台。政策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整机批量生产的目标,产业扶持力度空前。
在产业爆发的预期下,资本市场已率先反应。截至2025年2月6日,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突破60亿元,稳居同类基金首位。拉长周期看,该ETF近一年净流入金额超44亿元,净流入幅度超610%;近一年规模增长超47亿元,规模增长幅度超660%,成为资金布局机器人赛道的核心工具。
展望未来,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的分水岭。随着特斯拉Optimus、华为机器人等产品陆续上市,叠加AI大模型的赋能,机器人ETF有望成为继消费电子、电动车后不可多得的长坡厚雪大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