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道作者 | 华泰诗
近日,均胜电子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股主板挂牌上市。若在港股顺利IPO,均胜电子将形成“A+H”股的资本格局。
均胜电子是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系统等的研发、制造与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数据,在2023年,按收入计算,均胜电子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提供商中排名第二,在全球位列第四;在汽车被动安全产品提供商方面,均胜电子在中国和全球都排名第二;同时,它还是中国第二大独立汽车零部件供货商。
截至发稿时,均胜电子在A股市值为261.9亿元。
01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Ningbo Joyson Electronic Corp.下称"均胜电子”)的创始人是王剑峰先生生于1970年,毕业于杭州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父亲经营的汽车紧固件小厂出现经营困境,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王剑峰的人生轨迹。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厂里跟零件打交道。
1999年,恰逢外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天合公司寻求在中国市场开展合作。王剑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与天合成立合资公司,并担任中国区总经理。
在天合的5年时间里,他将公司销售额从最初的几百万元提升到1.2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王剑峰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传统的汽车功能件,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
于是,2004年,王剑峰做决定出来创业,成立了均胜电子。
创业初期,王剑峰组建了一支由设计、制造和销售专家组成的团队,并确立了与汽车整车厂商同步设计开发的先进发展理念。均胜电子初期的产品涉及发动机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空气管理系统等高端功能件。
2005年,均胜电子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成为大众汽车的供应商。次年,进一步拓展业务,开始向大众、通用、福特等知名客户供货,还在长春建立了生产基地。
到2010年,均胜电子销售额从2004年的2000万元大幅攀升至13亿元,成为国内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
2011年,对于均胜电子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均胜电子借壳辽源得亨在A股成功上市,正式踏入资本市场。
同年,王剑峰主导了均胜电子的首次重大跨国并购,以1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百年汽车电子企业普瑞(Preh)。
当时均胜电子的年收入仅约20亿元,而普瑞的营收高达3.5亿欧元,这场“蛇吞象”式的收购堪称中国汽车电子行业最大的跨国并购案例。
通过此次并购,均胜电子成功突破技术瓶颈,顺利进入汽车电子高端领域。
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均胜电子持续通过并购不断壮大。
2014年,以1430万欧元收购全球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IMA;2016年,以1.8亿欧元收购德国TechniSat汽车导航企业的汽车信息板块业务,同年又以9.2亿美元收购美国百利得。后来,均胜电子收购全球第四大汽车安全技术供应商KSS,正式进军汽车安全领域。
2018年,均胜电子收购日本高田公司优质资产,凭借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均胜电子一跃成为全球汽车第二大安全系统供应商。
王剑峰也因其频繁且成功的并购行动,在业界被称作“并购王”。
02
说回公司产品。均胜电子专注于汽车电子和汽车安全两大核心领域。
汽车安全系统是均胜电子收入占比最高的产品,约为60%。这一系统包含安全气囊、安全带、自动紧急制动(AEB)、碰撞传感器等。
智能座舱系统的收入占比约25%,该系统涵盖HUD抬头显示、车载娱乐系统、多屏联动智能座舱等。
智能驾驶辅助(ADAS)收入占比约10%。
新能源汽车电子的收入占比为5%,主要涉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智能充电模块等。
财务方面,2022年至2024年前九个月,均胜电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97.93亿、557.28亿和411.35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33亿、12.40亿和12.63亿元。
均胜电子所处的智能汽车赛道被誉为“万亿蓝海”,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均胜电子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博世、采埃孚(ZF)、安波福等跨国企业。
均胜电子拥有全球化研发及供应链布局。截至2024年三季度,均胜电子在全球设有19个研发中心和超过50个生产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主要汽车市场。
在技术方面,它率先量产5G-V2X智能网联终端,并推出800V高压平台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效的电能管理。
同时,均胜电子是已搭建完成高度全球化平台的少数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公司之一,真正做到与全球整车厂同步研发、同步配置全球供应链、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均胜电子的客户群体覆盖全球知名车企,包括特斯拉、大众、福特、丰田、比亚迪等。
截至2024年9月30日,均胜电子的客户覆盖超过100个全球汽车品牌,其中包含中国和全球的十大整车厂。
如今,全球智能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3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达到3018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数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这一增长得益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对智能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0.1%和32%,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全球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复杂,传统车企、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纷纷加入,推动行业多元化发展,同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等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