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特朗普威胁金砖国家,不创造新的货币,也不支持任何其他货币取代美元否则就是大额关税临头。
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常识,短期或者暂时可预见的时间内,非美元贸易的可持续增长难度很高,原因是很简单,举个例子:
印度可能希望购买更多的俄罗斯石油,但除非它能在俄罗斯找到印度商品的买家,否则用卢布或卢比进行贸易将是不可持续的。莫斯科最终将坐拥不知道怎么花的卢比。
金砖国家当下的主要追求是希望在金融体系中开辟出一块不受美国力量支配的领域。虽然全球贸易的复杂性使得取代美元变得困难,但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国家感到有必要寻找替代货币,无论这种替代货币是暂时的还是部分的。
要知道,如果特朗普想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他应该认识到,美元的价值不仅取决于美国的实力,还取决于美国的可靠性。过度扩张——无论是通过特别制裁、干预美联储(fed)、单边关税还是地缘政治对抗,用的越多,世界离美元就会越远。
而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这一言论及上一任时的特征,强势美元或贯穿整个2025,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非美货币汇率在明年将会面临巨大压力。
这种重压之下,会有更多非美元结算出现,如果持续施压,反弹越强,结果一定是短期美元得利,长期美元巨亏。
当然,全球贸易必然受到极大冲击,看似非美货币贬值出口提升,但特朗普还准备大搞关税战,于是一个大麻烦变得更加麻烦-全球产能大量过剩加重。
随之而来就是贸易的严重堵塞,本来的全球化会被切割。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机构(UNCTAD)的《全球贸易更新》,在3.3%的强劲年增长率的推动下,今年的预计数字将比2023年增加1万亿美元。
但美国潜在的政策转变给2025年的贸易前景蒙上了阴影,包括可能扰乱全球价值链并影响主要贸易伙伴的更广泛的关税。
受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可能是那些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顺差、关税壁垒较高的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根据2023年的货物贸易数据,这些国家包括中国(约28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印度(450亿美元)、欧盟(2050亿美元)和越南(1050亿美元)。
有经济学家计算,如果69个经济体保持对其他市场出口的趋势增长,它们可以在一年内完全弥补对美国出口的损失。中国可以在3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则需要18个月。面临最严峻挑战的经济体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
这么一看,如果特朗普乱搞,树敌很多,体量也很大,美国讨不到什么好处,尤其是邻居如果不好过美国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会受到影响,但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即便全球贸易结构大变化。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6年为64%,到2021年为34%,未来10年可能会达到24%。
说明什么,我们在打造一个以自我为主体,外部保持一定规模的超大经济体,多少年以后的GDP一定是远超美国的。
因此,我们的重心必然是挖掘自身,稳定外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