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额货币的流通量,从侧面生能够体现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中世纪末期英国,国内的小额货币出现了匮乏的现象,这对中世纪后期的英国造成了经济波动。
这也说明了英国政府,没有做到合理的宏观调整,以及没有建立严厉的市场治理规则,而从英国居民的角度上研究,就表明了英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有较大的提升的。
这反映了基层商业活动的积极,以及市民对市场的影响开始变得重要了。
价值流失的英国货币
英国商业化发展阶段,是在12至13世纪,经100年来的商业发展,英国进入中世纪晚期后,商业有繁荣的迹象。
货币经济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越发重要了,小面额的银币,不仅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乡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商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而英国政府未能及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使得发行在市场流通的小额货币,并不能满足民众的购买需求,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会限制商业的健康发展。
小额货币匮乏最基本最直接的,就是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用于日常购买所需的货币,大多数是小额货币,很少人会用大面额的货币进行日常购买,而商家也不习惯在售卖时,用小额货币兑换大额货币,这会影响到未来的商业交易。
而居民应对该问题时,也表现得很直接,居民会向议会提交铸币申请,直接明了,议会受到请愿书后会召开大会,考虑是否铸币,增加小额货币的发行量。
如果议会不通过此项请愿的话,居民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用其他方式来购买,如果是购买
半便士的商品,而半便士的货币正处于匮乏的情况,就只能把一便士当做半便士购买了,或者购买两份半便士的商品。
虽然在短期内,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但是长期则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人们的购买欲望持续降低。
大额货币和小额货币,在普遍情况下是分层次流通的,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一般会用大额的货币,而在货币交换的最后阶段,基本上是小额货币的天下,但是商品过多以及小额货币匮乏的矛盾,就导致了交换过程并不流畅。
而另一方面,小额货币的匮乏,不是短时间内产生的结果,而是长时间存在的现象。
货币流通与信贷消费的互补
小额货币长时间的匮乏,也促进了另一种交易方式的发展,那便是信贷,在进行交易时,避免面额大的货币进行裁切,交易双方都同意进行信贷交易,虽然这能够缓解小额货币匮乏造成的不便,但也会产生另一种的不便。
如果信贷过程中产生了债务纠纷,双方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了,而这种信贷支付方式的发展,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使得债务和经济之间产生了互补,同时也将商业活动的货币交易
产生的资产,转移变成了债务之间的流转。
英国政府也没有忽视,小额货币匮乏带来的潜在影响,一直积极改善货币环境,通常的做法是完善法律,严惩损害货币流通的行为。
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小额货币的铸币,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回收小额货币进行重铸,防止本国货币的流失,同时也提高了货币的质量。
如果发现私自进行货币的削减、融化货币等行为,则被判处重罪,可知当时英国全国上下有多么重视小额货币的发行、流通。
为了保证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英国政府也会限制他国货币的流入,
由于他国货币的质量与英国货币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差异,而那个时代货币的锚定物就是货币本身的材质,银币的价值取决于该货币中的银含量。
各国的货币参差不齐,混入英国的货币市场中后,会导致部分优良的本国货币流失,从而产生货币的流失。
而在货币重铸中,也会导致货币最后的质量有所下降,于是限制外国货币混入英国货币市场,是英国政府一直所关注的。
三个主要原因导致货币匮乏
尽管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控,投入了更多小额货币,但是依旧没能有效解决货币流失的问题。
整个中世纪晚期,小额货币一直出现匮乏的情况,持续时间是非常长的。
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但是原因远远不止三个。
第一层原因,就是从货币的根源来说,银币的铸造是需要银矿的,中世纪时期,英国早期的商业贸易,使得货币需求量大增,银矿的开采也如火如荼地进行,逐渐来到中世纪晚期,银矿的殆尽,使得铸币的银匮乏,这也导致了货币铸造的过程已经出现了问题。
第二层便是贸易的开展,中世纪的英国逐渐发展成一个海洋王国,对外贸易的规模非常巨大,但是英国商业贸易并不能说明贸易没有逆差,反而在世界贸易中,英国的贸易逆差是逐年上升的,这导致了许多在大宗商品领域中,就连大额的货币也成为了流失的对象。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政府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但中世纪晚期的英国,并没有能力扭转这一情况。
其三就是流通问题,金属的贮藏本身是会有损失的,另一个角度来研究,就是货币在流通中被部分的人私藏起来进行重铸,从而获取利润,而这其中损害的利益,便是由政府和居民来承担。
在流通方面上,英国政府没有有效的做法来应对,关注货币的质量,忽略了货币流通中产生的损失,英国周边的邻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这些国家的货币质量普遍比英国的低。
普通的消费,使得国外的劣币进入市场,驱逐了良币,使得国家货币质量不断下降,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国家货币市场受到干扰。
结语:
中世纪晚期英国的小额货币匮乏,导致了信贷消费崛起,但是小额货币的短缺的问题不解决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完善了法律,对市场的管控也更加严厉,但也没能彻底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银矿的枯竭,导致了银的匮乏,而导致外贸产生的逆差,转移到经济中去,使得本国货币的流失。
另一个则是他国货币的混入,使得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了货币的贬值。
参考文献:
《中世纪晚期英国市场结构的转型》
《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
《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
上一篇:数字货币概念震动拉升,楚天龙涨停
下一篇:数字货币概念震动拉升 楚天龙涨停